小程序的前世今生:它为谁而生?
很多人嗤之以鼻,说因为微信已经占据了二维码这个入口,所以才押宝在二维码。这是颠倒因果了。微信几乎是从出生到现在,都在不遗余力地推广二维码,从分享二维码名片,到群二维码,到网页版微信扫码登录,到公众号二维码,到微信扫码支付,再到小程序的二维码入口。 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 举一个例子,我们过去常常在地铁里的广告、海报上看到某某公司网址、客服电话400-xxx-xxx。但我们作为路边吃瓜的群众,是不可能记住这长长的网址和电话号码的。就算是商家花了巨资去购买短小好看的域名、吉祥顺口的电话靓号,我们依然记不住。 后来有了微博,似乎好了一点了,商家开始在海报上加上微博主页网址,还有“官方微博:@XXXXX”的字样,期望用户能顺手掏出手机,关注一下微博。其实这也是一厢情愿。 再后来有了自己的App,商家们又想到了一种“更靠谱”的办法:App二维码。用户打开手机扫一扫海报上的二维码就能下载他们的App了。 显然这是更加不靠谱的方案:安装一个App对用户来说,是一个非常“重”的决策。况且有多少用户会在信号不好的地铁里、马路边,停下脚步去消耗流量扫描二维码,并下载一个至少几十M的App呢? 一直要等到微信公众号的出现,商家们才真正解脱了。 从此海报上、广告里,不需要再出现长长的网址和电话,只需要给出一个公众号二维码。用户如果感兴趣,扫描一下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回去可以慢慢看,可以在公众号里下单、查询,或者根据引导去下载商家的App。这个过程用户不需要消耗多少流量,也不会有什么心理压力。 微信培养了我们非常强的一个认知,看到二维码,你就会想到要用微信来扫一扫。 支付宝也是很早就在推广“二维码支付”的。后来因为微信强力推广二维码,支付宝就想搞差异化,主推“声波支付”——咻一咻,结果发现推广不起来,又调转枪头回到二维码战场上。但是此时微信已经在用户心智中种下了“二维码要用微信扫一扫”的意识了,常常出现用户用微信去扫描支付宝的各种线下业务二维码的情况。这显然非常尴尬,用微信是识别不出支付宝的业务专用二维码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张小龙的话要改一改,移动互联网的入口不是“二维码”,而是“微信的扫一扫”。 2、用户习惯及用户时间 用户习惯是一个非常可怕的东西。微信的用户不只拥有“用微信扫二维码”的习惯,随着微信的深入人心,我们还养成了至少以下这些习惯: 起床第一件事是看微信消息; 睡前要打开微信翻一翻; 看到红点就想点掉; 看到有人拉群就想加进去看一看; 习惯了用语音聊天(要知道在几年前,我们拿着手机在嘴边说语音都觉得别扭的); 有事问万能的朋友圈,或者万能的群,简称万圈和万群; 看到朋友的朋友圈习惯性点赞; 看到有趣的事,或者自己觉得脸上有光的事,就想拍照发朋友圈; 进群发红包,看见红包就习惯性飞快去点开; 看到好的文章,秒转朋友圈; …… 因为对朋友圈的过度依赖,我曾经深感自责,并把微信中的朋友圈功能删除掉。在此后的一周里,每天我都会无数次无意识地点击进入扫一扫——那此前正是朋友圈的入口位置。 这是多么强大的用户依赖,大概只有烟瘾和“买买买”可以与之匹敌吧。 而从我上面提到的支付宝声波支付,还有很多其他的酷炫的技术,如NFC、iBeacon、银联闪付、Apple Pay的推广不成功,都反向证明了形成用户习惯是多么有价值。 微信官方数据显示,2016 年9月份日均登录微信的活跃用户超过了7.68亿,其中50%的用户每天使用微信超过90分钟。而又有统计显示,中国用户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长中,有70%以上的时间是在使用微信。甚至对很多小白用户来讲, 手机约等于微信。 而微信还有特别强大的一点,它成功地让“高端人士”和“老龄人”都活跃到了这个平台上,这是QQ过去用了十几年都没有做到的事。 所以很多开发者的用户群完全是微信用户的“子集”。对于他们来讲,在微信之外做个App,就不如在微信之内开发一个微信第三方应用,用户在哪里,用户的时间花在哪里,就要跟到哪里去。 于是服务号一出现, 服务商蜂拥而至。 一时间,各种微商、微店,群雄并举,攻占了朋友圈和各大微信群。 而在2014年开始的O2O浪潮中,大量的新服务商开始把产品的主战场放在微信中,开发自己的服务号,很多人甚至都不开发或者不再维护自己的独立App了。 服务号广泛应用在出行、购物、餐饮、医疗、旅游等领域……甚至连佛祖都用微信服务号代替功德箱了。 就如微信公众平台的官方口号: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 不敢想象,如果没有服务号大大降低了开发成本和用户成本,过去一两年这些“互联网+”的应用是如何能够百花齐放的? §1.4 小程序为谁而生? 小程序是为了弥补服务号的不足而设计的。 2016年初张小龙在宣布“应用号”(小程序前身)的设想时,是这样说的:“我们开发公众号不是为了媒体,我们的本意不是传播内容,我们要提供服务,但服务号没有达到预期,我们在讨论一个新的形态,叫应用号。平时不发东西,他安静的存在在那,低频的需求不需要安装App,微信尝试让更多App以轻量便捷的形态在微信中存在,就是应用号。” 小程序vs服务号vs订阅号 (编辑:源码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