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源码网 (https://www.900php.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百科 > 正文

支付宝、美图等工具产品的现状、商业模式、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17-02-09 11:54:18 所属栏目:百科 来源:36氪
导读:副标题#e# --> 工具产品定义、分类、现状、发展趋势、商业模式探索 编者按:本文作者 王凯,日事清合伙人,36氪经授权发布。 一、什么是工具 1、工具产品具体分为哪几类 首先我得为大家纠正一下观念,我们经常听到甚至亲自谈论工具产品,但是可能很少人去想

  媒体还是不明白美图为什么涉足硬件做手机,它的逻辑不完全甚至很少为了营收考虑。美图做手机的原因更多的是从用户出发:如果给美图用户贴标签,“女性”、“爱美”这两个标签肯定是最醒目的。

  你可以仔细想想这两个标签,然后结合实际我们不妨列一下美图这些年做过的尝试:

  工具转向社区;

  出美图手机;

  做美拍,涉足视频内容;

  做闪聊,尝试社交。

  我敢很肯定的说美图的尝试肯定不止于此,它可能都尝试过美容、电商、游戏业务,但是这四个方向是外界得知的消息,其他可能尝试过便暂时放弃了(看吧,美图后面肯定还会有更多商业化尝试)。

  美图新业务尝试的情景外界无法准确得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美图自己在做的时候都是怀着“谁知道哪个林子有鸟”的心态来测试新业务。

  原因非常简单:美图是“美化工具”细分领域的领路者,它没有可参照对象,新业务、商业化路径只能自己尝试。由于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拥有如此规模用户、用户特征明显的产品可以参照,美图所有的商业化路径只能自己尝试。

  至于为什么只有硬件尝试实现营收,原因也很简单:不小心打中鸟了呗。非要听郑经分析就是:美图拥有如此庞大用户量和品牌溢价,它成功的通过硬件收费尝试释放了一部分价值,让其变现。

  未来美图可能会一如既往的把这个商业路径加强、优化,但是“硬件盈利”的逻辑肯定不是主旋律,那样美图巨大用户量的价值并没有完全释放,更重要的是无法撑起估值,所以接下来几年美图还是会各个林子打打鸟,比如推出美拍涉足直播。

  李开复老师接收媒体采访时说:

  “不应该把美图单纯当做一个修图工具”。

  这句话可以从两方面理解:

  美图集团现在拥有美图手机、美拍、闪聊,肯定不只是工具,就像腾讯不只是微信、QQ一样;

  虽然美图这个品牌因美图秀秀被用户熟知,但是这个品牌现在已经不再只是工具,而是包括非常非常多的含义,比如社交、直播、游戏、手机等等。

  这两方面的理解虽然可着一样,但是逻辑不同:如果从美图集团层面理解,那么是把现下美图所有的产品线、新业务拆分,美拍只是美拍,一个直播应用,闪聊只是闪聊,一个社交产品。如果这样理解的话,那么美图集团的估值就是“各个产品线估值相加”,这样在资本市场是不会受到青睐的。

  如果从品牌角度理解,那么美图就有无限的包容性,依托品牌优势、用户规模可以尝试非常多的新业务、商业模式,让市场认可“美图品牌从工具到社交、直播等的转变”,具有非常强的抗风险、商业前景。

  李开复老师的意思肯定是后一个逻辑,就像现在QQ不仅仅是通讯工具一样,它还包括QQ音乐、QQ游戏等等,未来美图也会依照QQ的发展路径不断推出新的业务,比如美图游戏、美图美容等等。

  其实李开复透露的这个点非常重要,这基本可以看出未来美图商业化路径,然后大家按照用户特性切分,从年龄特征切分出面向零零后的闪聊,从性别特征切分出面向爱美女性的美图手机,大家把“爱美女性”、“零零后”等特征标签列出来查看其具体生活就可以猜一猜未来美图商业化尝试到底从哪几方面入手。

  5、Keep 、大姨妈等为什么选择社区、电商的商业路径,有什么先要条件?

  这个先要条件就是:用户群体特性鲜明。

  Keep用户是健身,大姨妈用户是女性,群体鲜明的时候,就会有共同的话题,然后就有交流需求,所以成立社区,然后为了商业化而做电商。

  这个逻辑就是这么简单。所以工具产品中你的用户群体特性越聚焦你所能提供的针对性服务就越有价值,当然也就更容易商业化。

  四、觉醒的付费意识对于环境的改善和具体措施

  中国的网上付费环境其实很差,我在做live之前和时间块的开发者安妮老师聊天。她告诉我一个事:

  时间块曾被AppStore官方推荐,在AppStore第一页的第一位,300多万浏览量,才带来300个下载,当时的价格是12元。

  更别提中国互联网上面关于盗版软件横行了。

  公正地讲,造成现在困境的原因并不完全来自于用户,还包括从业者和社会背景。

  社会背景的原因很简单,就是穷和不良氛围,这个原因和主题无关就不展开讲。

  从业者既是免费模式的获利者,又是受害者。中国互联网发展如此迅速,和免费模式密不可分,工具型产品得益于大背景的繁荣也得到蓬勃发展,并且在流量红利中能够以相对而言更低成本的获取用户,这是从业者应该感恩的地方。

  但是互联网发展迅速、免费模式横行的恶果是:用户默认互联网服务都应该是免费的,付费反而是不道德现象。你能想象我们在刚开始让用户尝试付费时候还怀着“愧疚”心理的现象吗?

  这种观念太深入人心了!

  现在的工具型产品从业者某种程度上是被这种趋势绑架了:不得不这样做,如果违反规则只有死路一条。

  就像互联网音乐产业被百度弄的盗版资源害惨了一样,现在整个音乐产业都在补偿百度时代盗版横行的恶果。宅男们可以再想想被盗版网文害惨的起点。

  不过中国的网络付费环境又确确实实在改善。

  比如现在各大视频网站公布的付费会员数都在持续上涨、我看到网络音乐产业也在不断探索付费模式,知乎、微博、公众号都有了赞赏。

  中国的用户已经开始接受为网络内容付费,当这个付费意识真正成为主流后,也会对为网络服务付费产生积极影响。所以我对于未来的工具产品收费环境会越来越乐观。

  就在live前我看了看日事清的付费数据,我们的个人用户付费意愿明显在提升。而且我在和用户交流的过程中,也能感觉到关于付费态度的改善。

  这在几年前是不敢想的,几年前一说你要收费,用户肯定转头就走。

  五、工具产品领域的信息过载

  我曾和为知笔记创始人李峻老师交流过,我就问他对现状的看法,他给我说:信息过载。

  这个观点我真的是第一次听说,然后我就一直琢磨这个观点,越琢磨越觉得有意思,我把这段时间的思考写出来。

  信息过载的特征是什么?

  我们从时间花费角度定义信息过载,那么信息过载就是人们一天24小时的时间都无法消费完这24小时内生产的信息。信息的生产速度远超过信息消费的速度。

(编辑:源码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