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源码网 (https://www.900php.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 > 点评 > 正文

【特稿】深圳为什么不能平视硅谷?

发布时间:2016-07-24 17:54:19 所属栏目:点评 来源:爱范儿
导读:因为突如其来的时代机遇,曾经的淘金之地旧金山如今成了科技圣地,曾经的进出口贸易港口深圳如今也一再被评为“中国的硅谷”。

他给爱范儿(微信号:ifanr)讲述过不少他在 Goodreads 的经历:员工们很少按时出现在办公室,迟到早退是常事。办公室一到下午四五点,很多人便已经回家了,或者开始一边拿着啤酒一边继续瞧键盘。 办公室里面有很多的自行车,很潮的码农们开着很潮的关于科技的玩笑。

深圳创业环境 深圳创业 硅谷创业

美剧《硅谷》非常写实地描绘了硅谷码农的生活工作状态

在深圳,创业家们高兴的是:科技工作者们带着十足的热情和干劲, 要求不多,产出很高。 一位在硅谷和深圳都设有办公室的华人创业家 Mike 这么说:

“国内的科技工作者,很好管理的,哪里会像硅谷的人才这么贵,需要这么多福利来伺候。 深圳的员工一周工作七天也不太敢抱怨,不过确实:职业素养和能力和硅谷是不能比的。”

硅谷最重要的是人才。有些人甚至认为,硅谷有个斯坦福,这是硅谷与深圳最不同的地方。

这种观点可能不太能得到事实支持:在硅谷,就像在深圳,有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外来人才,不仅仅是斯坦福的贡献。

在硅谷,创业更像是社会精英的事情——硅谷是常青藤毕业生的聚集地。这些常青藤精英,有的因为信仰,相信产品的使命而加入了创业公司,有的则是因为硅谷创业公司所代表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惠而来到了硅谷。几十年前,当科技依然和次文化的联系更为紧密的时候, 做科技是充满了个人情怀和风险的事。

现在的硅谷,科技创业俨然是一个成熟而且备受青睐的未来产业,至少在硅谷,在创业公司工作不再是一种“次文化”。 金融危机之后的华尔街,无论看起来多么光鲜、时尚,终究是比不上看起来这么淡然、朴素的旧金山。

每天在从旧金山通往硅谷的火车上,这一群精英却有着非常相似的气质和外表:T 恤加牛仔裤,黑框眼镜之下是冷静而富有逻辑的眼神,趣味只等待挖掘。 这一列火车,叫做加州火车(caltrain),竟然有一种梦幻的感觉,符合硅谷这传奇的前世今生。

深圳创业环境 深圳创业 硅谷创业

San Antonio 等候 caltrain 火车的人

科技的文化或者氛围,永远是最神秘却最关键的一点,而文化又是和政治、经济等一起生发的系统,想要复制硅谷,就必须不止是复制硅谷。

硅谷的科技,起源于个体自发的创新和进取的欲望,而深圳的科技,起源于经济的驱动和政策的带动。在硅谷,无论资本如何改变着科技行业的本质,一些基本的对科技的热情和信仰依然还在。

在中国,科技在很多情况下,还是和资本靠得太近,和文化离得太远。

深圳创业环境 深圳创业 硅谷创业

深圳一家以创业为主题的咖啡馆

在腾讯工作的海归工程师 Jon 认为,在国内的码农其实非常优质,并不一定输过美国的工程师。 他甚至认为,国内追赶硅谷的速度越来越快。 但 Jon 却认为:追赶速度再快,深圳也不会成为下一个硅谷。

“深圳并不是缺乏人才,国家政策的补助很多,然而美国正在发展的最前沿的科技,深圳或者北京还是很难做出来。我想,硅谷是有真正的创新精神的,人们为了探索更新、更好的科技而努力, 比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发出来的 Spark。国内也许因为竞争更大,人们总是想着追赶,想着短期内实现盈利。 比如,如今美国最前沿的 AI 等技术,国内依然是比较空白的。”

成为另一个硅谷,不如做最好的深圳

2015 年,创客杂志 《Maker》 发表了一篇对深圳创业的英文指南,开篇引用了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说的那句追求实事求是精神的名言:“不管是白猫还是黑猫,能抓老鼠的就是好猫。”

贯彻在深圳的,是“好猫”心理,而贯彻在硅谷的,是创新精神。两者的背后,一样受到资本的驱动,只是这些资本的形态和期待、周期和运作,依然有所不同。

在外媒的报道中,与深圳挂钩的经常是资本。比如,一些采访中国巨富的巨型投资的报道里,常常表现出对中国巨额投资的惊讶和疑问。深圳的科技资本,不少来自于政府,注重科技的运营性:产品能不能很快出来,很快赚钱,公司能不能很快上市或者被收购。

而硅谷,资本的圈子多元、私有、灵活,已经成形的科技投资的体系和结构, 让资本的前瞻性和未来性也更强:否则,也不会有像 Magic Leap 一样存在多年、耗费巨大、而不需担忧立即产出的科技公司了。

硅谷的法制和规矩,成全了它在知识产权、科学管理等方面的卓越,这也是硅谷成功的基因之一。而深圳让人啧啧称奇的,则是它如此完整的供应链,以及如此高效、灵活的生产模式。 即便华强北的劳动力成本在提高,深圳在这些方面的优势依然无法被替代。

如今,根据 Ebersweiler 粗略预测,每年都有 1000 来个外国的创业家来到深圳,孵化自己的硬件产品。

“深圳就是深圳,不是硅谷,正如硅谷就是硅谷,不是纽约。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专长和重点。” Ebersweiler 说。

Paul Graham 说,每个城市都倾向于一种雄心壮志。也许,如果深圳愿意继续做更好的深圳,就足以创造新的奇迹了。

文章来自爱范儿,本文由曾舒婷、何宗丞、陈诗蔚共同完成

 

(编辑:源码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