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源码网 (https://www.900php.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 > 点评 > 正文

从内容生产、内容平台再到算法,一文看清新媒体“食物链”

发布时间:2017-01-18 12:04:37 所属栏目:点评 来源:钛媒体
导读:副标题#e# 钛媒体注:这里有一份基于互联网的媒体生态全景图。 一直深度关注并思索着媒体的发展和转型的钛媒体认证作者杰罗姆,在下面这篇文章中构建了一个由三种模式——内容导向、平台导向、算法导向组成的新媒体金字塔,作者观察到的是过去几年这三种模

第一种模式,是以传统媒体的方式在做新媒体;第二种模式,是以应用创新为基础,以“媒体服务商”的方式在做新媒体,事实上,他们做的主要是新媒体的基础设施;第三种模式,是以新媒体的方式,也就是以算法的方式做新媒体。

第一种模式,是自己做内容(成功者,把自己嫁出去了,不成功的,为他人做嫁衣);第二种模式,是自己不做内容,提供平台让他人做内容;第三种模式,是在他人的内容之上做自己的内容,用他人的内容做自己的内容。

第一种模式,基础、根本、进入门槛低,谁都可以做,因此总体体量庞大,是冰山在水下的主体部分,最费力但不一定讨好。在这里,成功者多多,但出现独角兽的概率很小,出了独角兽,也有可能被打回原形;第二种,浮出水面了,费劲,但来劲,它们不断接力引领新媒体发展方向;第三种,不费劲,很来钱,那是冰山的巅峰。

这三种模式之间,没有绝对的界线,也没有哪一种好哪一种坏的问题,问题仅仅在于你手中拥有什么资源,你有机会以什么模式来做新媒体。具体到某一个产品或服务,它可以是以某一种模式为主,也可以横跨三种模式(Medium事实上是横跨三种模式)。

比如,大家都知道搜索的好,大伙都想做搜索,搜索是最典型的用他人的内容来做自己的内容(或品牌)的应用,最来钱,地球人都知道。从雅虎开始,有多少人做搜索?从1996年4月雅虎上市算起,三个月时间内一共有三家搜索引擎公司上市,分别为雅虎、lycos、Excite,李彦宏当时供职的那家同样著名的搜索公司 Infoseek则被迪斯尼巨资收购。搜索这种互联网应用虽好,但你有技术来颠覆那些搜索品牌,虎口拔牙吗?有两个中国故事,一个叫即刻,一个叫盘古,一个是著名的悲剧,一个是比较不著名的悲剧,直到今天仍在失血。

第一种模式的新媒体运营者,有机会向第二种模式进化;第二种模式并不一定来自第一种模式的进化,或者说,绝大部分并不来自进化;而第三种模式,可能来自第二种模式的进化,但一定不是来自第一种模式的进化;恰好相反,第三种模式,会十分自然地向第二种、第一种模式拓展,从而建立起完整的生态链,建立起新型媒体帝国。在杰罗姆苍白的想象空间中,互联网媒体帝国,将由算法导向的媒体建设,也只可能由他们守护。

在另一方面,第二种第三种模式的运营主体可能就是同一个,比如美国的谷歌、苹果、脸书、亚马逊,中国的BAT。第三种、第二种模式,正在不断地围猎第一种模式的新媒体,或者,把它们移植到自己的带围墙的花园中。第二种、第三种在实现对于渠道的占领,对于平台的构建之后,他们一定会寻求内容,也就是第一种模式的新媒体来填充。最终,成功的新媒体都会找到自己的不同归宿;不成功的,也会找到归宿,共同的。

这三种模式的新媒体,在杰罗姆可以预见的将来,将始终存在。第一种模式的新媒体,可以生存,可以活得有尊严,有滋有味,比如,杰罗姆十分喜欢的ProPublica,一个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公益性新闻站点。但是,在新媒体生态中,他们始终只是配角,不能忽视的配角。在这个层面,彼此之间的“新媒体大战”可以打得有声有色,轰轰烈烈,但那最多只是代理人的战争。

从上面的叙述中,可以看到“传统媒体”以及,以“传统媒体”方式做的新媒体的悲哀。这是非战之罪。以传统媒体的方式做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不一定死亡,像有些刻薄的预言家所预言的那样。但是,他们一定会逐步式微,份额会不断地缩小。一时一地,他们可以十分成功,但是,长远看,可能有问题。

如果他们不跳出第一种模式,仍然可能过得很好,甚至可能例外地重温旧日的辉煌。但是,在整个媒体生态中,他们始终只是配角。这不是宿命论,但的确是许多内容创业者的宿命。

他们有没有机会跳出去呢?不知道。历史上,自觉或者不自觉地,传统媒体一直在努力跳出第一种模式,杰罗姆在约四万字的研究报告《美国传媒望族的新媒体之路》(在钛媒体分《上》 《中》 《下》发布)中,有过相当详尽的记述。但是,他们始终没有跳出去,有机会,但没成功。这种努力,仍然没有终止。在中国,这样的努力,从上个世纪开始,也从来没有间断过,同样,从来没有成功过。因为具体讨论中国的案例,会撩动相关圈内人士的感情,造成次生伤害,因此,杰罗姆总是尽量避免讨论国内的案例。

纽约时报今天只有机会以第一种模式做,事实上,它做得很好,以这样的模式,谁敢说自己能比纽约时报做得更好?但他有显而易见的天花板,纽约时报生存的艰苦,季报年报中全写得清清楚楚,虽然纽约时报还没有到卖楼过日子的地步,但已经决定压缩空间,腾出8层来出租收点租子。华盛顿邮报原来只用第一种模式做,做得不错,但不来钱,还亏钱,只能卖身;站在贝佐斯旗下,华邮有机会放开手脚,尝试以其它的模式来做。这也就是华邮有勇气以自己全部的内容放到Instant Articles上去,而纽约时报没有勇气的原因。非常时尚的说法叫升维攻击,不知道是否引用恰当。

至于赫芬顿邮报,是最经典的第二种模式,博客平台,但星转斗移,其平台角色正被其它平台侵蚀,自己最终更象个Publisher 。阿里安娜•赫芬顿女士在新媒体史上的历史地位是高大的。但她早已经走过了自己新媒体山峰的顶点,走上了不归的下坡路。很遗憾,但必然。

BuzzFeed是异形。他是Publisher,他是以自己的内容在他人的平台上做新媒体的典范。不过,无论是在自己家做,还是在人家家里做,BuzzFeed 做得是自己的内容,是自己在做内容。MIT出身的创始人乔纳•佩雷帝虽然聪敏绝顶,不知道还会玩出什么新花样来,但做内容,总是吃亏,总是那些平台巨头的小伙计。以十亿美元估值为标准,BuzzFeed 早已经是独角兽了,但是这个独角兽的内分泌好象出了问题,进一步发育,困难多多。烧钱越来越多,融资越来越多,估值却原地踏步,老不见长个。这是个危险的苗头。

(编辑:源码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