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驻B站和知乎:外宣看他俄罗斯,内宣看我共青团
在同年12月份进驻的知乎上,共青团中央先后回答过“雷锋的事迹是真的吗”与“怎么评价龙应台在香港演讲关于一首歌代表一个时代,台下唱《我的祖国》”等相关问题,并获得了不少点赞。除开在内容传播途径及相关载体上的突破,“离青年更近”是这次改革的最大诉求,也是不少类似共青团中央、局座等选择互联网及新媒体为新阵地的重要原因。 事实上,更多在过去带有一定官方标签和色彩的机构在尝试转型,并衍生出不少复杂的民间团体:公号江宁公安在线、丽媛粉丝团是基于个人与官方结合的网红形态,《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喉舌机构也尝试过客户端、微博及微信公众号多种内容推送方式。《人民日报》也承认适应并紧跟潮流某种程度上是为了跟紧受众喜好,“认真研究新闻传播的现状和趋势,深入研究各类受众群体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 某种程度上,这既是一场争夺年轻人的舆论战争、也是若干年后共青团中央理念能否得到延续的唯一保证。在对B站与知乎的进驻及推送相关内容中,共青团中央试图扩张对青年的触及范围与理念输送,甚至也提出了“团中央最担心不了解年轻人”这样的论调。在微博上,共青团中央一度推出过多种互动方式,保持着对舆论关注的高度活跃,包括赵薇、台独、限韩令等事件都有过相关发言。 B站曾发起局座直播,现在也成为共青团的互联网阵地 根据《中国青年报》的一篇报道指出,团中央近年来一共生产了近百个文化产品,并依托各级共青团组织建设了7.2万个微博、2.1万个微信公众账号,打造出“不同于过去死板形式的新文化产品”。 但事实上,也正是因为在社会舆论事件上的关注与部分发言,导致共青团中央有过被诟病的时刻。包括赵薇、韩庚事件在内,在知乎排名第一有关共青团中央的问题与回答中,仍然能够看出部分知乎网友对其发言的不满。自称为团团的共青团中央也在进驻知乎的第一篇专栏中承认,自己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回应知乎网友的“质疑”而来。 在《中国新闻周刊》2016年9月份有关上海市团委的改革报道中,共青团上海市委副书记刘伟提及“用户黏性”“用户导向型”“迭代”“移动互联”这样的词汇,并强调这不仅仅是简单地把线下活动翻到线上,而是用整套互联网的思维倒逼线下工作,再造管理模式和工作方法。“对我们来说,这也是一次创业。”但上海市团委仍然对B站以弹幕为首的年轻文化抱有怀疑态度,“弹幕有什么好看的?画面都盖住了,怎么看?” 而在不具备选择性的内容和多样化的形式间寻求平衡,将成为共青团与具备官方色彩内容传播面临的问题。与年轻人真正意识层面上的交流也许也还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实现。张召忠自己也在采访中承认,“跟这帮孩子们一块儿,他们讨厌的事情我都不会做。我都知道他们讨厌什么——讨厌开会,讨厌批评他,讨厌给他讲道理,讨厌光让他们干活不关心他们的生活。我都是迎合他们这个东西。我要用一个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做,慢慢引导,就像现在慢慢好多黑转粉,凝聚在我旗下。” (编辑:源码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