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帝国消亡史
浪潮之外2005年,尽管还在为搜索业务焦头烂额,但 Yahoo!并非一事无成。 在这一年,它推出了 Yahoo! Music,它以不到25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相片分享服务网站 Flickr,同时,它还收购了书签同步服务 del.icio.us。 前景人物为 Flickr 的两位联合创始人巴特菲尔德和卡特琳娜·菲克(Caterina Fake) 图片来源:Inc. 时间回到2004年,Flickr 本来只是斯图尔特·巴特菲尔德(Stewart Butterfield)的MMOG 《无尽游戏》(Game Neverending)开发的一套工具。 在十多年前的那个时间节点上,互联网正经历着一场新的变动,被称为 Web 2.0的潮流正开始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互联网生活的主流。 事实上,在今天,用户能够自然而然地在 Facebook 标记朋友的照片或者在 Twitter 上加标签(#),这些标签化(tagging)的互联网服务都是由 Flickr 最先应用倡导而流行起来的。 今天,授权登录方式(authing in)几乎已经成为各个互联网产品服务及网站的标准配置,Google、Facebook 乃至腾讯借助这样的方式成功地建立起基于用户的庞大社会化网络系统,而也同样是 Flickr 在十多年前最先推广开来的。 同样是在今天,大家都已经用户分组习以为常,Flickr 早在十多年前就允许用户根据社交关系自定出不同的权限,据此划分出朋友、家庭、工作等不同的圈子,从而使得自己的内容可以被不同的圈子看到。 但是,Flickr 最重要的贡献则在于开放 API(open API)。 即使在今天看来,人们谈论更多的也只是 API 而已,Flickr 的野心和理想要比这更为宏大。十多年前的网站还都是将各种界面、规则和数据库理所当然当做内容工具来使用,而 Flickr 则大方地把这一切都开放给了它的所有用户们。
斯图尔特曾经这样表示。 问世后仅仅一年,Flickr 就卖给了 Yahoo,尽管 Google 也曾试图买下它。 彼时,还是博客最兴旺的年代,但是最大最流行的服务商 Blogger 却并不提供图片上传服务功能。对当时的博客写作者而言,Yahoo 无疑成了他们的福音,Flickr 能够方便快捷地上传管理图片。但更重要的是,此时,智能手机的潮流已经开始兴起,配备了可以和入门卡片机媲美的摄像头的移动智能设备极大地刺激了人们拍照的冲动,当然,拍了照片之后,人们还需要分享出去。 移动智能设备和社交网络的起势,为 Flickr 提供了发展的前所未有的优越条件。 2005年,距离 Instagram 问世还有整整5年的时间。 这一年,扎克伯格才刚刚把之前网站名中那个累赘的 the 去掉,花了20万美元买下了 facebook.com 的域名。 Twitter 在2000年的产品原型图 图片来源:Jack Dorsey@Flickr 直到一年后,杰克·多西(Jack Dorsey)才发出了 Twitter 的第一条消息。 假设,Yahoo! 在十多年前能抓住 Flickr 的机会,如果它能乘着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大潮把 Flickr 的图片分享社区做大的话,那么,它的境遇还会如今天这样惨淡吗? 2011年8月初,Flickr 上的图片数量就超过了60亿张,虽然和 Facebook 上超过1000亿的规模无法相提并论,但是,Instagram 此时的用户仅仅只有1000万而已。到了2012年4月,Instagram 被 Facebook 以10亿美元现金及股票收购,而从用户从100万增长到8000万,Instagram 也只花了19个月的时间而已——作为对比,到了2013年,Flickr 的用户才超过8700万。 历史从来没有假设这个选项,Flickr 并没有帮助 Yahoo!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占到任何先发优势。 (编辑:源码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