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源码网 (https://www.900php.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 > 点评 > 正文

国内曾有50+款 Snapchat,几乎死光了……不过这几位说:游戏才刚开始

发布时间:2017-03-09 18:36:46 所属栏目:点评 来源:创业邦
导读:副标题#e# 黑羽说,Snapchat二月初递交上市材料那会儿,突然又有好多人跑来问他:年轻人社交的生意到底能不能成? 黑羽是 in 的创始人兼CEO,而主打年轻人图片分享的 in 已经在去年登陆新三板,并和欧莱雅、Gucci 等百家品牌开展了商业合作。 他对邦哥说,随

「图片分享」转向「社交」的突破口

黑羽在研读 Snap 的财报时发现了一句很重要的话。

翻译成中文就是——「我们重新发明了相机,降低了拍照门槛。做了越来越多的功能和场景,能够生活交流得更好。」

他认为这和 in 的理想非常接近。

假设一个女生原来可能一天拍一张照片。但是后来因为有了各种滤镜、贴纸的玩法,一天会拍十张照片。这就是通过产品创造出的用户需求。

去年圣诞节的时候,in 推出了AR相机,发明出了3D 雪花场景和实时雪兔形象。当天就有 160 万的用户尝试。

但是,单单提供拍照的产品是不够的。Snapchat 的成功在于通过「自定义相机」和「阅后即焚」沉淀了关系链。

那么中国的「图片分享软件」究竟如何向「社交软件」转型呢?邦哥把这个问题分别抛给黑羽和吴泽锋。

黑羽说,转型的关键点是「基因」+「发心」。首先,所谓基因就是团队设计产品时的根本目的。

假设是工具逻辑,那么就要想办法满足用户的拍摄需求,该加滤镜、该加磨皮就得加;

假设是电商逻辑,那么就要想办法把拍照产生的流量转化成交易;

假设是社交逻辑,那么就要搞清楚用户拍照的原因——为了找男朋友、找理由秀新发型、还是为了工作?

找出用户行为的原因并引导到不同的场景中,in 是典型的社交逻辑。

从而衍生出公司的发心:帮助用户把照片更好地展示出去。不夸张地说,如果和工具类产品相比,简直就是隔行如隔山的设计思路。

相比之下,吴泽锋给邦哥一个更加简单的关键词:兴趣。

在 wecut 上,用户之间的关系是轻度好友。可能彼此之间很喜欢互相的贴纸,于是就共同参与制作。通常是三思个好友一同创造频道,共同维护更新。

这种泛兴趣的相处模式,更容易让用户成为轻度的好友。而如果想要进一步成为熟人社交,就需要一定的产品量级,这是任何主打兴趣的产品都需要经历的阶段。

「微信的冷启动阶段,除了摇一摇,绝大多数是通过 QQ 的熟人迁移,所以就没有这个问题。」吴泽锋说。

国内的机会在于年轻人群体

主打年轻人社交,能否打破微信和QQ的垄断?

对此吴泽锋保持比较悲观的态度。「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谈颠覆微信了,这种 FLAG 不能立。」他觉得这个问法有些业余。

在他看来,只要不发生巨大的科技革新,中国移动互联网就不会诞生第二个能够达到微信或 QQ 体量的社交产品。年轻人社交的机会只存在于这个群体对微信的疲劳感。

对疲劳感,黑羽表达出同样的观点,不过他显得更乐观。

黑羽认为,如今朋友圈的老化很严重,工作化趋势严重。年轻人在朋友圈发内容的压力越来越大。

「既不想让同事知道我的私生活,也希望我的东西有人可以欣赏。发微博也没人点赞。」黑羽说,这种落寞感就给做年轻人社交的公司带来巨大的生存空间。

这个问题的本质在于「年轻人」是一个一直在更新的群体,巨头无法第一时间完全覆盖,所以才会有 Snapchat的 崛起。国内的环境虽然比较严酷,可是 70% 以上的移动互联网用户都是年轻人,这个庞大的群体是切实存在的。

「Snap 上市,我打赌有许多包括创业邦(笑)在内的媒体,还有投资人又会对年轻人感兴趣。很多人想重新回来来做。」

黑羽显得很有信心,「但是像我们已经坚持做了两三年了,相信可以拿到更好的机会。」

(编辑:源码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