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不花:罗辑思维的天花板在哪?
所以,牟頔那张清单我自己是挺认同的。对整个内容创业公司来说,大家彼此之间互相能够有个提醒、学习和借鉴,这是一个加速发展的方式。 知识付费正在退烧? 2018 年将不再那么喧嚣 谈及罗辑思维,不得不提得到App,它可能是过去一年中国互联网最火的产品之一,也是罗辑思维这家公司的核心产品。 截至 2017 年 12 月,“得到”App用户数超过 1300 万,男女用户的比例差不多是6:4,付费专栏累积销售 227 万份(不计算《罗辑思维》专栏在内)。 突破 10 万订阅数的有大咖专栏有《薛兆丰的经济学课》 《刘润· 5 分钟商学院》《万维钢·精英日课》《李笑来·通往财富自由之路》《武志红的心理学课》…… 其中,最高的是《薛兆丰的经济学课》,已经超过 22 万人订阅。 但这些漂亮数据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度过最初的质疑之后,脱不花感觉到, 2017 年下半年开始,他们开展工作变得更容易了。 刚开始,他们需要花大量时间不断去和老师,去跟陌生人解释,他们到底要干什么。 “这事能干成吗?这事靠谱吗?能收到钱吗?我要跟你们做了,会不会破坏我的声誉……”而现在,更多人问的是“我怎么才能和得到App合作”。 新榜:有人说知识付费正在退烧,现在是“野蛮期已过,下半场未至”,你是否认同?知识付费 2018 年会有什么新变化? 脱不花:第一万次纠正知识付费这个说法,我们把它定义为知识服务。 我一直特别不认同知识付费,我觉得里边的潜台词,就是这事本来应该是免费的,然后破天荒的收钱了。 事实上,你稍微离这个行业近一点就会发现,知识本就很昂贵,任何一个时代,获取知识也是昂贵的。古时候你爹得是个地主,你们家才能请得起先生,如果你爹不是地主,只能上地主家儿子那蹭课听。 随着整个现代教育体系的发展,尤其有了互联网之后,知识的成本在不断降低,但事实上它从来没有降低到说知识是免费的。可能资讯是免费的,但带有洞察的知识,从来没有免费过。 所以,过去的知识更强调知识本身,而不太强调知识的交付和服务。我经常在我们内部开玩笑说,我们做的是什么?就是饿了么跟餐饮业的关系。饿了么送外卖,把大厨做好的菜尽可能保质保量,热乎乎的送到你家去。 我们从事的也是中间这一环,我更愿意把它定义为知识服务行业。 第二件事情有点抬杠了。野蛮期已过,下半场未至,怎么说呢?比如足球有中场休息,但对运动员本身来说,根本不存在中场休息,因为那段时间是他们用来调整战术和体力的时候。 所以对我们在赛场中的人来说,我觉得不存在上半场、下半场的说法,反正你一直高度紧张的在想着和做着这件事。 但我同意一点,我不相信业余的人能做好这件事。长期来说,知识服务会越来越细分和专业化,专业化的知识服务者和知识服务公司会出现。 这个趋势, 2017 年就开始出现了, 2018 年肯定会更明显。 2018 年知识服务市场会进入一个更成熟的状态,走向成熟的标志恰恰是没那么喧嚣了,不再是人人都觉得自己能干这事了,会沉淀一批专业的公司,一批专业的人。 2017 年 3 月罗振宇接受新榜专访内容要点(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新榜:过去一年,你觉得罗辑思维在知识服务领域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又踩过哪些坑? 脱不花:我们有位作者说了句话,特别认可,他说你要找到你人生的核心算法,然后把这个内核无限的放大。 其实也是巴菲特说的滚雪球原理,首先你得把雪攥的足够实,第二你要有一个足够长的坡道,把这个很实的硬核去慢慢滚大。 过去一年,罗辑思维最大的收获就是找到了自己的核心算法。剩下所有的,以后很多很多年,对我们这家公司来说,要做的无外乎就是两件事: 第一个是把这个算法无数次的去复制,第二个是在复制的过程当中不断迭代。 过去一年我们已经很幸运了,一定要说有坑的话,还是在做产品的时候。 罗辑思维是一个靠内容和运营起家的公司。技术能力是先上车,后补票。过去一年,踩到主要的坑,是我们一开始,只有对技术的敬畏,缺少对技术的通盘筹划。对于技术,包括数据能力、安全能力、人工智能,应该在这些领域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是一点点意识到的,所以经常给自己挖坑,这方面压力比较大。 我们的产品技术团队抗压能力是惊人的,这一年,在技术问题上是一边修飞机,一边还得高速飞。 罗辑思维“被上市” 是市场对知识服务行业的认可 今年 5 月,资深媒体人李翔直接加入“得到”团队,出任总编辑。 (编辑:源码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