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复阳”之惑:检测技术的精度与效率陷两难
从患者出院当日起至出院后12周,为出院患者设立第4周、第8周、第12周三个返院复查节点。重点复查血常规、血生化、指脉氧、新冠病毒抗体、多部位核酸、胸部CT等项目,开展健康指导和健康状况监测,实现全流程管理。 2月22日上午,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主任医师张复春则在发布会上建议,出院病人依然要做好居家隔离,在家进行分餐制。据其称,有病人出院两周后又出现阳性,目前对病期以及带毒时间还不清楚,为此要求所有患者两周、四周后回医院随访。 除了严格随访机制,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医学影像科副主任张笑春认为,可以考虑延长出院患者的社区隔离及居家隔离时间。”康复者在解除医院隔离后,还需要在社区的隔离点隔离14天再归家,这期间能得到简单的医疗服务。这个时间或许可以考虑延长到2个月,甚至3个月,拉长观察的时间窗。“张笑春建议。 3月4日,国家卫健委公布的第七版诊疗方案中,出院后注意事项也有所修改。考虑到有少数出院患者出现核酸检测复检阳性的问题,为加强对出院患者的健康管理和隔离,将“应继续进行14天自我健康状况监测”改为“应继续进行14天的隔离管理和健康状况监测”。这意味着出院患者出院后,仍需接受医护人员进行健康状况监测,与此前的自我检测相比严格程度有所提升。 “复阳”患者是否传染暂无定论 由于“复阳”病例多在解除隔离后的复检中发现,因此可以自由活动的“复阳”病例是否有传染性,成为“复阳”当下最受关注的要点。 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介绍“复阳”情况。 央视新闻截图 当下“复阳”病例的传染性认识,与目前全球医学界对新冠病毒的认识一样,依然处于探索中。 加拿大安大略省卫生厅医学微生物学负责人凡尼莎·艾伦(Vanessa Allen)在新闻发布会上称,在“复阳”病例的检测样本中发现了一些遗传物质或病毒物质残留,但目前还不能从这些残留物质中确定病毒的存活状态,也暂不明确“复阳”患者是否仍有传染性。 2月27日,钟南山表示,新冠肺炎是新发传染病,还不知道它的传播过程,目前不能下绝对的定论。但是根据微生物的规律,一般只要患者身体里产生了足够抗体,这病人就不会再感染了。但这样的患者会不会再传染给别人,仍有待观察。 在徐海波看来,康复出院病例的核酸检测呈阳性,可能说明部分康复者体内仍携带有病毒,但是否有传染性仍未清楚。 张笑春则认为,“复阳”可能源于病例出院接受检测时体内病毒量较低,未达到核酸检测阳性的程度,因此未能被检测出来;出院后,其体内病毒有所繁殖,病毒含量增高到能被检测出阳性。这说明病人在隔离期后,体内的病毒仍有一定活性,因此防范“复阳”病例传染性非常有必要。 海南省人民医院疾控办负责人、感染科副主任吴彪认为,达到国家出院标准后出院的患者,理论上机体处于康复过程,机体存量病毒处于清除过程。如果出现恢复期核酸检测呈阳性,只要通过临床综合判断不是疾病复发,它也不会构成很大的威胁,成为新的传染源的可能性也是非常小的。 2月25日,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病中心ICU主任李粤平也在广东省疫情发布会上介绍,虽然“复阳”病例的核酸检测呈阳性,但从技术上很难区分是活病毒还是死病毒。所以对于病毒的防控,仍需严防死守。 “对‘复阳’的现象,医院和个人是要注意防控,但也不需要太恐慌,更不要歧视康复出院的病人。”张笑春称,“我们有的是办法应对,只是在各个层面需要做好权衡,改善的空间很大。” 本文素材来自互联网 (编辑:源码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