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消化期 制造企业如何安然度过?
例如,疫情期间,红蜻蜓将线下门店快速搬到线上。一天内,线上商城搭建完毕;两天内,400多个超200人的社群建立起来,5000多名线下导购在家上岗。2月7日-17日,红蜻蜓每天离店销售额从15万元起步,不断上涨,至今已突破百万元。林清轩则是快速启动全员"天猫直播",上线2小时便吸引60000多人观看,卖了近40万的山茶花油。到2月15日,林清轩的业绩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5%。疫情期间,很多企业都看到了数字化营销的价值,它在流量的快速聚集、用户体验与持续运营、以及服务精准化等方面都有突出的表现。
相当一部分用户在消费方式与习惯上因为此次疫情发生改变。疫情过后,用户流量的流向与再分配将会带来C端市场的洗牌。企业必须要快速做出判断 ——-是仍然回到疫情前,以线下门店为主的运营模式,还是将线下更多流量搬到线上运营?线上与线下渠道的关系又如何梳理?另外,如何将用户的数字化运营所获取的信息实时传递给后端,以支持按需研发、按需制造与按需供应?上述问题需要企业的系统化思考,而最终所转化的行动对企业的组织、技术、人才、模式都会带来巨大的影响。
5 人机关系将发生进一步重构 ![]()
此次疫情对企业来说最大的问题是人力短缺。越是劳动力密集的行业,受到的冲击越大,例如服装纺织行业、消费电子行业。过去100多年来,为摆脱对人的过度依赖,制造企业在自动化、无人化技术上的投入是毫不吝啬的。招工难、人力成本增加等因素不说,人参与的环节越多、出错的概率就越大,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就越难以保证。而过去的自动化只是解决了体力自动化的问题,释放了人的双手双脚。接下来,企业要做的是解决知识自动化问题,以释放更多的人力。云计算、大数据、AI等技术的出现可以帮助企业做到这一点。人的经验、知识借助算力、算法传授给机器,而后者可以辅助人完成决策。这样做的直接好处是,人少了,效率反而提高了。
例如,电池片生产企业正泰新能源, 利用AI图像质检技术提高多晶电池片的检测效率。AI算法的识别准确度可达到97%。质检效率增加了一倍的同时,释放出一半的人力。东华水泥通过搭建智能能耗优化模型,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煤耗、电耗,并通过智能反控,实现水泥核心生产过程的“无人值守”。
每一次危机,对企业来讲都是一次试金石,总会有一大波企业被淘汰,同时一批企业成为行业新的领军者。如尼采所说,“凡杀不死我的,终将使我更加强大”。面对未来的种种不确定性与压力,每家企业都需要思考如何利用好新一代信息技术,磨炼自己的数字化生存能力,让企业活得更好、活得更久。
作者: 王岳 阿里云研究中心 李双宏 阿里云研究中心 责编:斌卡(转载及媒体合作可后台联系小编) (编辑:源码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