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程序员9年没赚一分钱,却让老师月入20万,如今还说誓要实现教育公平?
2007 年普通的一天,苏州中心创投突然找来,上来就说愿意投资 100 万美金,但条件是搬到苏州。阿诺纠结万分,那时他缺钱,但如果离开上海,也就意味着失败了,他隐隐觉得,上海是一个大城市,在这里有偌大的市场,在这里有我的朋友,在这里有我的员工,走了就完了。 一夜失眠,第二天一早阿诺就打电话回复:“我们还是不去了,钱您也甭投了。”说完就潇洒挂了电话。但谁知两天后对方妥协了,可以不用去苏州,钱照样投。 多年后阿诺才知道投资人原来是沪江老学员,他曾在沪江上学过英语,后来出国留学,回国创业成为一名投资人,他早在国外就发誓,如果回国后这个网站还活着,一定要帮它。 老板亲自拍了板,决定破例一次,把这钱投给他们。 第二次对赌,宁愿砍掉赚钱的广告也要做B2C 如果上一个故事只能说明阿诺是幸运的话,但接下来这两个故事会告诉你,选对发展方向有多关键,眼光和判断力有多关键。 2008 年金融危机,全球动荡,沪江当时的广告收入已经达到一年 1000 万,是整个互联网教育里做的最好的,而且已经实现收支平衡。 一切看起来都在朝着最好的方向发展,但阿诺却决定紧急刹车掉头。因为他发现,培训机构的广告费不是一季一季付了,他们会把其他费用用完了才轮到广告费,如果他们死了,自己也活不了。 这种命运掌握在别人手上的感觉,让阿诺很不爽,于是他下定决心要做B2C,正如阿里巴巴为什么拼了命要做淘宝一样。 2009 年他们立刻推出了沪江网校,在收入占比不到10%的情况下,阿诺就砍掉了80%的广告业务,为的就是不给自己留后路,他坚定地把沪江转向了B2C,刚实现收支平衡的企业一下子又不赚钱了,阿诺只能继续孤独苦熬,因为这次依然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好转。 结果没想到 2012 年就实现了收支平衡,大家看到了希望,沪江也远远超过之前几十倍的规模。 ▼ 第三次对赌,宁愿冒巨大风险也要做平台 走着走着团队又面临一个重大的选择,到底是沿着B2C走下去,还是做一个更大的未来?团队里的声音还是求稳,但阿诺觉得必须得冒险。 最终阿诺当机立断,毅然决定要做互联网教育平台,让所有内容的合作伙伴,不管是老师还是机构,都能把他们的东西放到沪江平台上,开放给更多人使用。 “这个世界上修路的人永远比踩新路的人多,他们绝大多数是没有信心更没有胆略去踩的,因此对创始人来说,敢于踩新路的胆略是非常重要的。” ▼ 三次对赌,奠定了沪江江湖老大的地位。 回归初心:让教育更简单、更公平、更快乐阿诺功成名就后,又在 2015 年末完成了 10 亿的融资,沪江一时声名大噪,注册用户量突破了上亿人,但阿诺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满足。 因为他知道如今的教育并不是平等的,比起公司挣多挣少,阿诺在乎的是让更多的人尽早体会到互联网教育带来的方便、高效和平等。 ▼ 如今一些偏远山区的师资力量相对落后,这些学校的学生甚至不超过 10 个人,老师也只有一个,类似的学校,在全国有 3 万多所,于是阿诺就把沪江免费接入了几千所偏远地区的学校。 在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沪江正式推出“互联网+教育精准扶贫”项目,誓要实现教育公平,在过去十五年,他为中国教育做出的探索和改变,艰难且巨大,也许几十年以后,我们就会称阿诺为“中国线上教育之父”。 ▼ 社会价值足够大了,荣誉也会随之而来,阿诺曾获得“中国十大经济潮流人物”、“上海十大杰出青年”、“上海IT青年十大新锐”、“上海领军人才”等数十项荣誉和称号,最近又被评选为“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并为青年人演讲,可阿诺却觉得没什么,因为他的心思只有一个,就是圆了自己的教育梦。 ▼ 有时候别人拐弯抹角的劝阿诺说,知识付费的时代已经到来了,可阿诺却不以为然,他说他的初心就是让教育更公平、更轻松和更快乐,直到现在,沪江90%以上的学习资源仍然是免费的。 “这个世界上修路的人永远比踩新路的人多, 他们绝大多数是没有信心更没有胆略去踩的, 因此对创始人来说, 敢于踩新路的胆略是非常重要的。” 注:文章转载自创日报,如需转载请联系官方授权。 (编辑:源码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