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家指闲鱼重演淘宝乱象:野蛮生长 弊病丛生
另一种延长收货的情况也屡屡戳中卖家的“伤口” 知乎用户对闲鱼的吐槽 尽管如上问题屡有发生,卖家也只得无奈接受。 “闲鱼上的骗子没有一点犯罪成本,大不了没得手就是退货,下次又可以骗其他人。” 一位资深闲鱼卖家告诉亿邦动力网,尽管闲鱼通过数据手段监测用户的二手交易行为,也建立了客服介入机制,但每天海量的交易信息,各类浑水摸鱼,将卖家置于退货风险之中。 对此,闲鱼的创始人谌伟业曾表示,闲鱼每天成交量很大,确实存在恶劣的用户甚至诈骗集团欺骗消费者。阿里巴巴的神盾局、安全团队一直在跟这些人做斗争。闲鱼目前基于阿里巴巴的大数据,引入芝麻信用、淘宝用户等级以及新浪微博等社交媒体的信息,形成用户的信用评判系统。 然而本分的卖家则依然担惊受怕。“最缺德的买家,会在退货时故意调包,表面上看起来一模一样,内部零件却遭到更换。”这位卖家坦言,作为个人卖家,显然没有更多精力投入到买卖纠纷中,最终就算胜诉,也只能拿回那点钱。 此前就有业内人士指出,二手手机交易最痛在于非标准化。买家很难搞清楚卖家卖的究竟是怎样一部手机。所谓新旧程度很主观,电池等不可见的零件的损耗程度难以评估,是不是翻新机、进没进过水这些都很难考证。“之所以存在恶意退款现象,本质上是由于该平台无法掌控与了解闲置物品在发货时的具体情况,以至于造成无法判断买卖双方的纠纷。” 并非只有闲鱼,58集团旗下的二手交易平台转转也面临二手交易不可控的风险。不过,转转选择通过“自营”的模式经营手机等3C类目产品来解决这一问题,即卖家将手机发货给平台,由转转平台进行质量的鉴定和担保。一旦买家购买后,转转负责一切售后事宜,并承担相应的风险。 倒买倒卖:淘宝上进货闲鱼上高价卖 据知情人士透露,在闲鱼上还存在少量“倒爷”。这些“倒爷”在闲鱼上购买商品,随后再加价将其卖出,让真正的二手卖家对此通常也无可奈何。 一位闲鱼卖家就发现,刚刚出手的一部手机,转眼之间就以高了几百元钱的定价被挂在闲鱼上,而这位卖家正是刚才的买家。“万一他不能迅速出手,至少还可以从我这申请退货。” 更有甚者则将淘宝上的东西倒卖到闲鱼上,利用信息不对称从中赚取差价。“用户潜意识判定闲鱼上的二手货一定比淘宝网的新品更便宜,实则不然。” 据悉,闲鱼是在2015年4月淘宝二手交易全面改版后重新上线的移动产品,瞄准的是移动端的二手闲置物品交易市场。虽然已经独立,卖家却“机智”地将闲鱼和淘宝“无缝对接”起来。而这种的做法也令不少淘宝卖家大跌眼镜。“都说买的没有卖的精,但在闲鱼上买家和卖家之间身份自如切换,倒买倒卖也是信手拈来。” 淘宝卖家涌入:又一场B和C之间的争斗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最终,淘宝卖家也没能禁得住诱惑,开始转战闲鱼。 “很多淘宝店主都来闲鱼开店了。淘宝的规则日益严格,开店成本不断攀高,没有明确货源的产品都难以销售。”卖家认为,闲鱼更像是一个包罗万象的自由集市,也更像早年间的淘宝。 淘宝卖家回应为何到闲鱼销售新品 虽然闲鱼的商品发布规则显示,每个用户最多发50款产品,以此限制商户规模化效应。但据北京商报报道,有商家采取“化整为零”的方式在闲鱼进行交易。其办法是,商家注册大量账号伪装成个人卖家的方式,多个账号循环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闲鱼是否允许淘宝卖家进入,阿里巴巴方面并未明确。 与此同时,闲鱼为了让二手交易变得更具规模化,还发布了 “百城千集” 计划。带着上亿的经费,从线上深入线下,在交易密度最高的100座城市举办1000场闲鱼集市,让分布在各城市的 “鱼塘”(闲鱼内置的社区产品)成为一个个二手交易的线下驱动点。 线下商家 另一销售手机商家的自我介绍 由此可见,闲鱼有意识地从C2C式的个人闲置物品交易平台向带有专业色彩的二手交易市场转变。 业内人士分析,相比于个人卖家,淘宝商家和线下商家拥有强大的供应链资源以及更丰富的经营经验。“闲鱼目前尚未找到盈利方式,参照淘宝的路径,广告和CPC是基础。个人卖家会为此付出额外的广告费用吗?显然只有大卖家才会有实力。闲鱼不是公益平台,想要冲刺规模、扩大收入,自然会拉拢大卖家。所以,闲鱼的未来依然会是一个强者恒强的平台。” 这对于闲鱼上的个人卖家来讲显然不是什么好事,因为同样的故事就曾经发生在淘宝上。在2008年淘宝商城(天猫前身)出现之前,淘宝依然是一片朝气蓬勃的创业圣地;而今,那些想做电商的人,还会为开个淘宝店而兴奋不已吗? 不过,在亿邦动力网接触的部分卖家看来,尽管有如上诸多问题,但闲鱼依然处在高速增长的红利时期。“这正是野蛮生长的一刀两面。有一天,我们也许会怀念这片土壤,就像对当初的淘宝一样。”一位卖家说道。 (编辑:源码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