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甄:告诉你一个真正的Uber中国
“对于我们来讲,一个可复制性的打法是非常重要的。”柳甄说,比如每开一个新城市,会有一套固定的打法进行指导,这个打法又会随着时间不短补充和完善,犹如一个持续更新的手册一样。“应该以城市为主体,来看待产品。”“这样才有灵活性、生命力和穿透力。” 期待新规定方向,竞争是长跑 正如网易科技此前的报道,以Uber和滴滴为代表的出行新业态,在经历过短暂的草莽生长阶段之后,即将迎来法律法规的规范和约束。 此前网上盛传的《网络预约出租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的一些细节,为Uber中国带来了不少质疑,比如专车平台的互联网业务资质、公司资本性质、服务器是否在国内等等。 柳甄表示,这些细节仍在讨论之中,“我们对新规的出台非常期待,甚至把它认为是Uber本土化的一个里程碑。”她称,之前Uber是“摸着石头过河”,有了准则之后,就有了方向和框架,这是好事。另外,“其他互联网公司怎么做,我们也可以怎么做,我们也一定会做到,比如我们已经取得了ICP许可。” 据介绍,克拉尼克前一段时间访华时,Uber已经和贵阳政府达成了一个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我们感觉到,各个地方政府对于从硅谷引入高科技的本土化企业是持一个支持的态度的。”柳甄说。 除了政策之外,Uber中国还必须面对本土竞争对手滴滴快的的挑战。不久前,滴滴快的宣布完成新一轮20亿美元的融资,柳青在接受网易科技专访时表示滴滴快的账上已有35亿美元,而这笔资金将全部用来布局出行市场。 柳甄表示,Uber在全世界各地都面临竞争,中国的互联网竞争最为激烈,但还没到你死我活的地步,蛋糕足够大,并且是长跑,后发力和持续发力很重要。在她看来,Uber的优势在于专注、效率和执行力,挑战在于本地化。 “我们是一个本土化的公司,我们没有太大的约束,只要明白想做什么。”柳甄称,自己的十年律师生涯中,一有时间就想着什么时候去休假,而现在根本没有时间去想这个问题,“我是带着一个创业者的热情和感情加入到Uber的。” 全心投入Uber中国事业的柳甄把自己称为“创业者”,而记者在不久前专访柳青时也听到了同样的话。 (编辑:源码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