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星梁信军为什么说这是一家千亿人民币市值的公司?
“母婴还有一个特殊情况——我们知道宝宝的预产期和年龄。如此,我们可以猜出用户70%基本需求:你刚生孩子和孩子四个月时,一定得需要某些产品,这是母婴产业的规律。再加上大数据研究,可以猜到70%~90%。当用户逛我们社区时,我们在她的行为路径上植入东西,她就不觉得是广告,因为正好是她需要的。 比如某个妈妈看到一篇文章说,孩子长牙了,流口水会得湿疹。正好下面有湿疹膏和牙胶,这正是她需要的,不会觉得这是一个打扰,她会点击查看。最后是不是购买,取决于她对我们的信任。” 2014年7月,宝宝树正式推出电商业务美囤妈妈。 区别于一般电商平台,美囤妈妈运营的逻辑是,对于找不到的品牌,由代理商供货的品类要求入仓,这类商品被统称为自营,目前占比约为20%到30%,其他部分则由品牌商直供。“宝宝树做了多年广告业务,又是最大的母婴舆论导向平台,跟品牌商的合作是很顺畅的,但我们不允许品牌商自主运营频道、上架产品等,他们的权力是供货和发货。”魏小巍称。 一开始,美囤妈妈也跟对手打过价格战,甚至还在户外做过广告,“那是因为我们需要用一些手段,让用户知道我们开始做电商了。”刚开始做,美囤妈妈主要靠宝宝树平台倒流,很快就遇到社区基因与电商不匹配的问题。 魏小巍他告诉创业家&i黑马,在他看来,社区讲究情怀文化,电商是战场文化,“你可以想象能把知乎运营好的那群人,是怎样的人,电商有种说法是农民的活儿。”这也是为什么在试验了几个月后,宝宝树毅然将电商团队总部建在上海的原因。 但在2014年,中国母婴电商却有很多玩家切入,比如由电商导购网站米折网孵化的贝贝网,由淘宝店转型而来的蜜芽宝贝等。2014年才有几千万元GMV的贝贝,2015年就飙升到40亿元。 2014年6月和12月,蜜芽宝贝也先后宣布获得2000万美元和6000万美元的投资。也许是感受到对手的压力,2015年7月,宝宝树宣布获得聚美2.5亿美元战略投资,并在聚美的帮助下,迅速推出跨境母婴电商业务。 来自美囤妈妈的数据,2015年12月底,其月销售额突破2.5亿。2016年4月,美囤妈妈宣布实现首次盈利。王怀南曾公开表示,将来宝宝树90%的收入要来自于电商。 “母婴电商最后能成功的只能有一家,其他家没有活下来的理由。”魏小巍告诉创业家&i黑马,所有的电商都无法逃脱这样一个规律: 第一年大批引流, 第二年战略性亏损, 第三年打平, 第四年小赚, 第五年真正赚用户的钱。 但对于母婴电商,却有一个问题,到第五年这个用户的需求已经不是母婴而是泛家庭。因此,没有自有流量的母婴电商企业,要么面临卖得越多亏损越大的尴尬局面,要么向全品类电商扩展,与京东、阿里、唯品会等综合电商平台角逐高下。宝宝树的底气在于,月均1.7亿的独立访问带来的电商流量转化。 王怀南告诉创业家&i黑马,GMV曾经是衡量电商的唯一的标准,但如果这个GMV是拿钱换来的,谁都可以换,看创业者有多大的魄力亏损、融资,再找谁接盘。“这种商业模式是不健康的,也看不到未来。” 梁信军说,宝宝树有千亿人民币市值公司的面相 “母婴的钱长久来讲是比较难挣的,它有天花板,宝宝树要做泛母婴,锁定25岁到40岁的,掌握家庭决策权的妈妈们。”王怀南说,他曾与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副董事长兼CEO梁信军等大佬聊天。梁信军称,只要宝宝树自己不搞坏,一定是一个千亿人民币市值的公司。 “这一点我是深信的。我们服务人群的刚性需求是巨大的,牵连到的产品幅度,年龄阶层等都是巨大的。” 王怀南的梦想是,带领宝宝树成为中国最大的俱乐部式家庭电商,通过宝宝树搭建的信任、流量桥梁,把家庭决策者与宝宝树线上线下的服务绑定,帮每个月两亿人群,以最好的价格谈判回来最好的产品、服务。王怀南说,假设能做成,宝宝树会是一个巨大的中国家庭消费提升平台。 [本文作者王亚奇,i黑马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微信公众号(ID:iheima)授权,未经授权,转载必究。] (编辑:源码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