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丰:消费升级,线下零售成资本关注增长点
过去我们涉及到的电子商务行业,还有这样的几件事,因为已经投不起那些贵的B2C,幸亏也没有投那么多,在2010年的时候竞争就产生很多品牌,我们会投资很多品牌,也是投了很多个,包括大家最熟的关系最大的就是三只松树。 讲到今天为止,本来零售行业我觉得是最难投的,因为零售行业电商相关的事情在核心上供应链品类选择,如果是做不是像淘宝阿里做平台而是做自己生意,这两个就是供应链和品类选择是大概最难获取的两个零售的行业经验或者叫行业的专业知识。 所以说零售行业不管投多少钱下去能跑出来的人非常多。我们为什么非常关注呢?我们简单讲这个概念的谈法,我不知道去年年初著名的网红电商,我们没投,豆瓣一个都没有,不一定我们的观点正确,也可能这里面有巨大的机会我们后知后觉了 我讲一下为什么没投。我们同样看美国和中国,我们看美国有网红但是没有网红品牌电商,但是中国有,这个之间的差别因为时间差别我就先讲,大概因为这样几件事。第一件事是因为美国零售品牌的分散度和成熟度比较高,所以你看美国的网红基本上做的是品牌代言为主,在中国凑巧讲消费升级上一波做消费的企业家和他所代表品牌,没有代表这个生活方式的表达,网红填了这个空。 当然还有比如说供应链在美国,很难做这些小件多频次的方法。当然你也可以说亚马逊没有去投资,导致流量入口没有打开,种种现象,因为以上若干大的原因还有中国小的网红电商平台。 我们没投网红电商的原因我们猜这个大概是一个中国我讲的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一定正确,代表了中国在消费升级的时候对品牌的虽求从产品的性价比到产品的生活方式或者到生活体验的价值代表这件事,什么叫缺?我可以打一个比方。 我们最近投了一个体育的中高端品牌大概从2012年开始中国的体育行业的品牌,大概都不太被现在的你们和年轻人喜欢了,现在很少有人从一二三线城市来看,这样的品牌代表着他的生活方式和概念。 与之相形成对应的是所有人都认为体育在中国改变的消费品类,这个行业的消费越来越好,但是却没有越来越好的消费品类。我觉得这个网红电商没投的原因,我认识几个做网红电商的,我认为不一定具有这些供应链和品类经验使得它成为一个品牌,但它代表了一个需求,这个需求我们讲在消费升级的时候用户对品牌的消费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没有出现新的,代表了他们一定程度上生活方式的现象作为一个概率作为一个填空阶段性的现象来出现。 我可以再花一点点时间讲其他小的品类,比如说2008年我们这一波投了一些外贸电商、出口,投出口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如下的几个事情。第一个是因为中国的消费品制造行业总是需要长期存在,中国和其他巨大的差别是我们必须得有工业和制造业,中国的生产制造行业面临较大挑战,尤其是消费品,这个经济结构调整等等的环节能够能完成的话,完成以后将会出现的是一!吸收这样附加值比较好的叫生产制造行业和品牌,不然解决不了这些金正和调整。 第二句话认为一个什么叫经济发展出现挑战的时候,对于国家来讲,出口肯定是一个进口,就是它给出口提供便利相当于给进口提供便利,所以因为同样的原因,我们没有五投进口,倒不是因为我们不看好因为这一代的消费升级,没投进口海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刚才讲的一样,第一个是供应链的管理和品类选择,如果是进口选择有一个小的挑战,你需要先透过国外的平台商合作,再去管理平台商背后的协作。 中国的出口电商的好处是我们有大概接近70%多的消费生产能力在中国本身,但是这些人并没有品牌,这是我们讲的对供应链利益资源的管理和应用,除此以外道理上来讲,稍微敏感一点,汇率的影响对中国的影响肯定是好于进口,基于若干个原因,出口品牌链跟2008年差别最大的,这一波我们不知道是不是一定会有能做成品牌,但是如果没有这一波的话,意味着中国的生产制造行业当中的很多我们叫产业,或者叫企业,也会出现对中国经济调整的较大压力,所以我们赌他会,除此以外这也是并且从经济规律上来讲对汇率有好处等等等等,以及主要零售来讲新的供应链影响和供应链控制,这是我们做的大概第二件事情。 我们又回过头投了若干个品牌,重新投了一遍外贸,只是这次投的是品牌而不是东西,大概我们投的比较多的一件事情。除此以外还有最后一个小事跟大家探讨,没有固定答案,就是说在一年多以前在另外一个新媒体的会上的时候,那个时候我们讨论过,很多人都有讨论过关于所谓叫内容电商的问题,或者那个时候叫逻辑电商的问题,我想就是从刚才和过去我们很多人讲的个性化电商这件事,我猜在中国它会更多的出现在服务行业,先出现在商品品类行业,我们可以举非常多的例子,但是因为时间已经超了,我们就不展开这个话题论述。 我们从电商来看我们去投的线下零售和分销行业的ERP相关的事情,与之相对应的是我们讲的叫B2B的交易市场,这个商业模式。我们去相对谨慎的看待B2B交易市场,回过头投ERP大概有非常多的原因导致这件事,其中一个事,如果我们看国外的很多所谓交易市场撮合的发展,基本上没有是从行业应用软件或者叫行业应用的SAS翻成的交易市场,而不是从信息凑合匹配开始交易撮合市场,这是其中的原因,我们刚才讲了。 归根到底回到最先开始的大命题,到底提高了效率多少分,那这里面提高多少分的答案是出于说如果我仅提供交易信息撮合和我和整个企业的商品现金流转国家变成一个IP化的基础设施,在这个基础上提高交易信息的差别。 我讲的太罗嗦,我猜很多人做这个事情的人讨论过这个问题,就是以阿里巴巴来举例,阿里巴巴大概在十年前就把交易信息撮合这个模式下的B2B基本上做到了全世界的极限,中国经历了起起伏伏若干次的发展和过程,我想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再看B2B只做交易信息撮合的话,应该来讲我们很难超越那个时候阿里巴巴做到的过程。 这个交易撮合的效率仅就信息层面是非常难的,我们跟电子商务交易的领域,我自己讨论的事情和方向。现在有一些非常好的消费升级品类我们重新开始去投这些行业,连渠道带品牌这是一件事情,就像当年我们创造出来的主题,投了这个三只松鼠、韩都衣舍,第二件事情投了跨境电商的出境,主要以做品牌的方式为主。第三个投了已经市场化程度比较高,发展比较好在某些行业当中的互联网数据,你理解为叫SAS的状的ERP,我们投这些方向的目的是需要有一天他们也能变成交易市场,我们比较谨慎的看待互联网网红电商平台这件事情和商业模式,然后我们相对谨慎的投资或看待所谓叫入境海淘的电商。 (编辑:源码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