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源码网 (https://www.900php.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动态 > 正文

燕之屋“北上” 燕窝赛道的“升级”战役

发布时间:2021-11-04 22:23:10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互联网
导读:燕之屋上海生产基地,在上海百仕达食品产业园正式投产。燕之屋上海生产基地是燕之屋在厦门总部之外、继甘肃广河乡村振兴工厂之外的又一个燕窝生产基地。上海生产基地的落地,是燕之屋对品牌发展理念的延续,也是燕之屋向品牌发展新征途迈出的重要一步。在资
燕之屋上海生产基地,在上海百仕达食品产业园正式投产。   燕之屋上海生产基地是燕之屋在厦门总部之外、继甘肃广河乡村振兴工厂之外的又一个燕窝生产基地。上海生产基地的落地,是燕之屋对品牌发展理念的延续,也是燕之屋向品牌发展“新征途”迈出的重要一步。   在资本、产品、渠道、品牌、用户几股合力之下,燕窝行业整体“升级”迭代不断。   “燕窝行业从没像这两年这样’紧张’过。”一位燕窝行业人士坦言。   这股燕窝赛道竞争的“快”旋风,在几年时间内,让用户习惯了燕窝消费的“平常”。海关总署进出口食品安全局一处副处长张义表示,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燕窝消费国,几年间,千亿级规模的燕窝赛道早已从高端消费品成为大众消费品。   2020年燕窝进口量持续创下新高,从2016年的41.5吨升至2020年的340.4吨,5年增长了7倍。   国燕委理事长马增俊认为,未来燕窝品牌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就是,行业更加成熟、产品多元化、企业业态多样化、生产工艺极致,将消费者纳到整个品牌、管理团队以及所有工作人员的心里,和消费者共生、共存、共赢。   23岁的燕之屋,将上海生产基地投产更看作深耕中国市场战略布局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燕之屋监事长付煜在总结燕之屋品牌时,谈到三点持续“升级”的要素:紧密贴合用户需求的选品能力;不为人知的渠道号召力,23年的积累,无论开发什么新产品,总有成百上千的经销商舍命追随;舍得长期付出的品牌营销魄力。   模式“升级”:延伸体验的想象力   从商场的一个小柜台到如今的燕窝领头企业,燕之屋经历了多次产品升级和三次模式跨越,一直充当着引领式行业玩家。   1997年,燕之屋创始人、董事长黄健从新加坡回国,创办SUNTAMA(厦门市双丹马实业发展有限公司)。1997-2002年,SUNTAMA在全国各省市商场和药店开设燕窝专柜,与此同时,开设“燕鲍翅馆”,孕育5年后,2002年,燕之屋面世。   早期的燕之屋从印尼进口燕窝干货,进行贴牌,然后投放商场、超市柜台。这种燕窝销售方式是燕之屋的起点,也是中国燕窝行业的起点。   2002年,黄健进京学习,偶然接触到特许连锁经营模式,他意识到连锁经营红利期到来。黄健铁下心走连锁加盟的路线,从初具规模的代销模式转向连锁模式。   燕之屋为每一个实体店配套安装一个加工厨房,以“专卖店+厨房”的模式提供服务,主打“现点,现炖,现吃,现送”,门店3公里范围内,定制保温箱送货到家,开盖即食。这是早期“燕之屋”模式,也是燕窝行业最早的“鲜炖”概念来源。   2011年,整个燕窝行业遭遇经营和信任危机。标准化不够、加盟管理弊端、产品同质化问题一一显露,这也倒逼燕窝行业开始整改。2012年,黄健带领团队研发即食碗装燕窝新品类——碗燕(ONE NEST),并升级产品标准:安全化、标准化、透明化,开启即食燕窝时代。   一直以来,燕之屋“线上+线下”的运营模式是其多年积淀下的核心竞争力。依托线下店面,燕之屋实现了线上与线下互融共通一体化经营,互补短板。   2014年燕之屋重组,家族式企业成为“中国合伙人企业”,并推出即炖燕窝、即食燕窝罐头等产品。两年后,燕之屋扭亏为盈。

(编辑:源码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