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用户权益的对立面:优爱怎样有望登陆315晚会的舞台
发布时间:2023-10-04 16:01:20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未知
导读: 每年的315晚会,都是悬在企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时警醒企业以身作则,不可逾越法律红线。但总有一些企业心存侥幸心理,面对315晚会,只在心里默默祈祷,期盼着自己不要成为315名
每年的315晚会,都是悬在企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时警醒企业以身作则,不可逾越法律红线。但总有一些企业心存侥幸心理,面对315晚会,只在心里默默祈祷,期盼着自己不要成为315名单里的“幸运儿”。 近期,互联网江湖团队特策划315专题系列,针对即将举办的315盛事的曝光方向进行预测。 315晚会本身节目时间有限,能够曝光的问题并不多,只能先曝光现阶段消费者亟需解决的问题。本系列专题的预测方向广泛,也存在预测偏差的可能。但我们会尽全力帮助消费者提高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能力,希望为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一份助力。 “这届315没爱奇艺不看”;“吃相越来越难看了,是不是以后播放声音和画面也要充钱才行啊”;“现在都不充奇艺果的会员了,建议各大片商别给爱奇艺权限”…… 在社交媒体的留言区,网友们对“28天会员”评论道。 3月1日,#爱奇艺回应2月充会员只能用28天#热门词条登上热搜,爱奇艺回应:会员月卡服务时间以自然月为统计单位,即自服务开通日期,根据开通当月自然月天数做顺延。 回应再度引发热议。 有网友表示,有效期为28天,并不合理。也有网友认为爱奇艺计算方式不够人性化,在其他平台2月份期间购买的会员,使用时间主要是3月,也应当按照3月来算。 对比其他几家长视频平台,腾讯优酷、芒果TV、哔哩哔哩的会员付费中,只有爱奇艺以自然月计算,其他平台则以31天计费。 1月31日,一位广东用户因限制投屏问题将爱奇艺告上法庭,诉求是要求爱奇艺在会员期限内,不得以任何方式限制投屏清晰度。对此爱奇艺官方回应,一定会本着尊重法律、尊重合同、尊重消费者权益的原则认真审慎对待。 风口浪尖之中,爱奇艺的每一个动作都在被放大。 平台会员时长的争议还未消除,一项关于弹幕广告投放专利又引发关注。 天眼查APP信息显示,北京爱奇艺科技有限公司申请的“一种视频弹幕广告投放方法、装置、设备及储存介质”专利公布。其中信息显示,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数据处理领域,旨在实现广告内容的弹幕化展示。 会员天数争议尚未消解,弹幕广告又要卷土重来?爱奇艺的下一次热搜恐怕已经提前“预定”上了。 限制投屏惹争议之后,爱奇艺宣布放开投屏限制和登录陆限制,但腾讯、优酷仍在限制。 在变着花样想让用户多掏钱这件事上,不只是爱奇艺在花心思,腾讯、优酷也在“费尽心机”。比如之前备受争议的“超前点播”。 2021年,消协发文指出,对于超前点播业务推出前已购买VIP服务的老会员,视频平台应按原有会员协议提供服务,不应借修改格式条款增加收费项目,向VIP服务未到期的老会员收取超前点播费,减损老会员依据原有会员协议享有的提前观影权利。 随后,各大平台纷纷取消超前点播。 超前点播虽然取消了,但“大结局点映礼”却又出现了。此前,腾讯视频就曾因《三体》“大结局点映礼”引发网友热议。当时,腾讯视频推出的《三体》大结局点映礼中的“宇宙闪烁礼包”,就包括直播点映礼和25至30集提前解锁。 消协判定超前点播不合理之后,“大结局点映礼”就合理合法了吗?也许未必。 据悉,此前,腾讯视频热播的《梦华录》以及《星汉灿烂·月生沧海》都有这种变相售卖提前观看权的做法。 为什么这些长视频平台如此掏空心思去站到用户对立面?背后的原因可能还是在于商业化。 商业化开倒车,为盈利长视频平台探索用户“底线”? 互联网商业形态中,长视频可能是让投资人赔得最惨的赛道之一。 从超前点播到限制投屏,再到会员28天的争议,这些长视频平台似乎总是站在用户对立面,根本原因就是平台希望通过拓展变现方式,进一步坐大营收的盘子,从而提升整体的利润空间。 说到底,长视频平台的内容成本太高了。 比如,2022年,爱奇单内容成本为165亿,2021年和2020年,内容成本分别为207亿元以及209亿元。而在付费用户规模上,爱奇艺、腾讯规模都已经破亿,增量已经不多。用户规模增长的动能不大了,平台很难再去摊更多的成本。 在互联网江湖看来,在流量商业中如果平台经济失去了规模化增长,就必然会去寻找ARPU(用户平均收入)增长。 也就是说,平台要想追求盈利,就会肯定会在追求单个用户付费上做文章。比如,超前点播,目的在于直接提升单个用户的付费能力。限制投屏在于寻找更多的付费场景,另外推出电视平台会员。 从商业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思路似乎没什么问题。但互联网江湖认为,以盈利为出发点,不断探索ARPU的上限,其实也是在探索用户的“底线”。 长视频平台们可能需要重新思考的一件事是,以牺牲用户体验换来的商业化,值得吗?层级付费会员、超前点播、甚至“弹幕广告”等的确带来了新的变现可能,但这会不断引发争议。 争议之下,一旦越过红线,彻底走到用户的对立面,到头来或将迎接315维权的裁决。 互联网江湖认为,长视频平台过度追求变现的做法,是一种以用户体验为代价的“过度商业化”。 事实上,这些过度商业化的变现方式已经在很多年前就被证伪了。 比如,网页广告,这是PC互联网最初的变现形式,你看现在的大型资讯网站还会满屏幕挂着狗皮膏药似的广告吗? 再比如,搜索广告,曾经为寻求商业化,陷入虚假医疗广告风波。 爱奇艺们的处境,有点像当年因医疗广告争议不断的“老大哥”:百度。 不同的是,百度大力整治内容生态,托管页起来之后,已经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再加上常年投入AI技术扭转了百度百度的品牌形象,商业化找到了出路。 反而是360搜索,因虚假医疗广告登上315晚会。 从本质上来看,超前点播、限制投屏、层级付费会员……这些让用户“牙痒痒”的变现方式,与当年资讯网页上悬挂的“五颜六色”的小广告本质上可能没有区别,都是以伤害用户体验为 对此作为用户的我们深有体会。 前阵子朋友阿伟购入某品牌电视一台,原因是他儿子喜欢看某部动画片,6千多元的电视买回家后,还要买会员才能看这部动画,买完黄金会员之后,到了第二季需要升级白金会员,阿伟为此愤慨不已。 时代在变,行业用户都在变,与当年不同的是,当整个行业都这么做之后,可能到最后用户却没得选。 在商业上这是一种“逼单”行为,但这可能也意味着某种形式的“垄断”,需要更强力的市场监督、监管介入。 写在最后: 长视频平台屡陷舆论风波,可能对整个长视频平台行业也是一个警醒,商业化依旧没有好的探索,聚焦在会员模式上创新变现方式,可能会带来更多的舆论成本。 (编辑:源码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
推荐文章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