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最近十年CVC对外投资近万起,并逐步实现从参投基金到独立投资的成熟过渡。
在这股新生力量中,除了传统产业资本、政府基金等参与者,还有一个一直以来不被关注的新生代,正在默默布局。他们的投资方向,比产业资本更前沿、比引导基金更低调,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代名词——高校资本。
创投圈一个众所周知的故事是,今天,已经成长为中国创投圈排头兵的高瓴资本最初的第一笔钱,就来自创始人张磊的母校耶鲁。
十余年前,毕业后在华尔街求职不顺的张磊,回到了耶鲁大学捐赠基金的办公室,在首席投资官大卫·史文森(David Swensen)手下实习。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如今的张磊,作为高瓴资本首席执行官,已跻身中国最成功的投资者行列。
每年,他都会以耶鲁大学校董事会董事的身份,往返纽黑文至少四次。
张磊每一次回到耶鲁都与他的事业密切相关。2005年,他创立高瓴资本,英文名Hillhouse取自贯穿耶鲁大学的一条主干道。高瓴资本还获得了耶鲁的支持,在融资之初筹集到2000万美元。
张磊曾:“我(在耶鲁)学到的投资理念,不是追逐最短的回报路径,而是与最优秀的人一起,建立能真正创造价值、保持基业长青的公司。如果你专注于创造可持续的长期价值,回报自然会到来。”
拿着这2000万美元,张磊成为了腾讯、京东等公司的早期投资人。《纽 约时报》评价称,这些公司“动摇了整个中国的传统行业”。
而上述提及的史文森就是众多高校资本操盘手中,一个成功的典范。史文森1980年获得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85年开始接管耶鲁捐赠基金。过去十年中,耶鲁捐赠基金年收益率为10.9%,基金规模从13亿美元增长到312亿美元。增长了 22 倍多,过去 10 年的年化收益率为 11.1% ,过去 20 年的年化收益率为 11.4% ,是世界上长期业绩最好的机构投资者之一。
不同于其他产业资本,高校产业资本的资金来源分为两类:
由于校友捐赠的资金比较多,所以美国各个高校的基金规模都相当惊人。比如2018年,哈佛大学的捐赠基金规模达到了383亿美元,排名第一,耶鲁大学是309亿美元,普林斯顿大学是260亿美元,斯坦福是265亿美元。
而在中国也是如此,功成名就的学子也会捐赠资金,为建设母校出力。
第二类、自身产业积累
相较于捐赠,中国高校的资金来源大多数来自高校的产业积累。比如,高校名下的地产、金融集团、产业集团,或者是股权投资盈利,此外还有一些政府补贴等。
不要小看国家给予的补贴,国家在高等教育的投入非常大,我国的重点高校的主管部门几乎都是教育部主管,由教育部直接拨款或者各省市的政府直接拨款。2022年,清华大学每年受到国家的投入高达255.75亿元,稳居全国第一,且领先第二的浙江大学接近100亿元。
一般而言,中国高校拿到的费用,用于科研投入、师资建设等等,股权投资只是较小的一部分。不过,随着中国股权投资行业越来越成熟,有更多的高校开始更加重视投资。
从清华大学看中国高校投资风格:风险厌恶、爱投本校项目
过去,中国高校试水投资,是以母基金的形式。通过投资GP,实现资产的增值保值。不过近几年,科创之风崛起,也有不少理工类院校,会直接投资本校的科研项目,助力科技成功的转化。
以清华为例,过去,清华通过母基金的形式投资了鼎晖投资、和君投资、鼎青投资、高瓴资本、红点投资、工银投资、愉悦资本、英诺基金、华控基金、中信产业基金、启迪创投、弘毅投资等一大批知名机构。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串名单中,有不少“清华系”资本,比如启迪创投就是一个典型的清华系资本。
启迪创投成立于2001年,专注于清华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孵化和投资。启迪创投的投资名单中,有做机器学习数据标注业务的“冰山数据”、IC载板研发商新创元“半导体”等等。
启迪系还有一个比天使阶段更早期的投资机构启迪种子。启迪种子在2016年投资了法天使的种子轮和天使轮。法天使成立于2015年,主要提供专业的法律合同数据库和咨询服务,包括投资协议这类股权投资协议可以在其中找到各类合同样本。
除了启迪创投,荷塘创投、清控银杏、清华控股、水木基金等都与清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编辑:源码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