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手机只有匠气,没有工匠精神?!
锤子从T1就折腾玻璃纤维增强树脂金属框架一体成型之类的自虐,小米的奥氏体304钢和魅族的6061T6铝合金等技术名词也满天飞,引发了太多的相互攻讦,但这种手感的微妙差异以及为之付出的努力究竟有多大的现实价值? 2、粉丝效应远大于实用属性 国产手机热衷于这些复杂的非实用性工艺,主要还不是为了强化与竞品的区隔,而是要强行塞给粉丝一种炫耀性的谈资。 手机的材质,原本各有利弊,但一旦使用就被绝对化,陶瓷、竹子、皮制、合金这些乱七八糟的材质以及实用性大成疑问的新技术之所以满天飞,就因为有炫耀加成。一加手机之前秀过“温润如玉“的触感,恐怕下次的发布会上,手机就要冒烟了,但别怀疑是三星Note7附体,李义山不是早有”蓝田日暖玉生烟“的名句吗?这个梗也该用上了! 3、选择未经验证技术的倾向性越来越强 苹果开创了智能手机先河,但乔布斯当年在技术上是极为保守的,他拒绝采取大屏幕,只为单手操作的流畅性,反对NFC,是希望以更安全的Passbook取而代之,这不是短视,只能理解为对极致体验的坚守。 苹果和三星都有庞大的技术储备,但未经严格验证不会商用,真正有滥用冲动的往往是国产手机,为了自证工匠精神,加码创新意识,压倒竞争对手,国产手机越来越倾向采用一些未经验证的技术,这虽然加大了风险,却也有丰厚的报偿。 从小米MIX开始这种趋势已很明显,国内厂商必然群起仿效,这样做的风险显而易见,目前硬件的更新频率不断加速,方案商一周内就能跟进,但主板、电路、工艺不可能同步改进,量产当然存在着极大的隐患。 但对很多厂商来说,这个冒险又物有所值,因为尝鲜的口碑收益远超风险,即令有问题,也容易在创新大旗下求得优容。 当然真正的工匠精神也不是没有,但多半存在于花式百变的发布会,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文案,无所不在的公关以及表现力日益登峰造极的PPT之中,时刻向公众宣示着“我不是装逼,我就是真的牛逼”。 还真是一种精神,各自表述啊。 (编辑:源码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