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源码网 (https://www.900php.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评论 > 正文

在IP改编中,抄袭作品的风头为何往往盖过了原著

发布时间:2017-02-25 01:44:14 所属栏目:评论 来源:创事记
导读:副标题#e# 文/李书航 11 位作家联名起诉热播剧《锦绣未央》的原著《庶女有毒》抄袭,据说该书共抄袭 209 本书,全书 294 章仅 9 章未抄。不过,该剧在高争议中也保持着高关注,甚至被卖到了香港TVB,目前正在黄金时间播出,也算是内地对香港来了一波“反向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在IP改编中,抄袭作品的风头为何往往盖过了原著

文/李书航

11 位作家联名起诉热播剧《锦绣未央》的原著《庶女有毒》抄袭,据说该书共抄袭 209 本书,全书 294 章仅 9 章未抄。不过,该剧在高争议中也保持着高关注,甚至被卖到了香港TVB,目前正在黄金时间播出,也算是内地对香港来了一波“反向文化输出”。

《锦绣未央》绝对不是唯一一个陷入抄袭争议的IP,只是在诸多争议当中,它是极少走入司法程序的案例,有了几分“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悲壮。在编剧汪海林看来,《锦绣未央》原著小说被诉是“编剧们第一次集体在道义上和资金上对网文作者表达支持”,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在《锦绣未央》争议之前热播过的《花千骨》《甄嬛传》等作品都有或大或小的争议,目前有些纠纷仍未解决,有的甚至恩怨已经延续 10 年之久,贯穿了网络文学起步至今的全过程。

这些被指责涉嫌抄袭的作品,无一例外都风头盖过原著。有些还算厚道的改编会同时惠及抄袭受害者,让其得到些许补偿;但更多情况下,抄袭者死不承认,坚决把水搅浑,原作者不仅权益受损,还得承担粉丝们铺天盖地的骂声。

有人说,原作不火,改编了卖得更好,这是因为原作本来就写得不行,技不如人。这种“羞辱受害人”的说法之荒谬显而易见,它就像在说“被性侵的女子应该反思为啥别人没事,就自己被侵害了,一个巴掌拍不响”。

不过,我觉得也有必要进一步说说为何在IP改编中,抄袭作品的风头盖过原著的情况会如此频繁地发生,而谁又应该为此负责。

(在未被法院判决认定前,“抄袭”一词均为涉嫌而不确指,下同)

抄袭主要是对原文的“再加工”

文章的抄袭往往是在深度熟读原文,领会精华以后才进行的,有些是很低级的改人名地名(这也容易被上“调色盘”),另一些则是从谋篇布局,剧情发展等方面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了重新的诠释。

在初级的复制粘贴式抄袭中,大段摘抄原文精彩段落也就意味着忽略不那么精彩的段落。如果一个人写 10 段话有 1 段经典,那将 10 个出彩之处凑到一块,读者看着自然就高潮迭起。当年各种《读者》《意林》就是因“博取众家之长”而走红的。只不过,正规转载在稿费和引用规范等方面,都充分顾及了原作者利益,而顾及原作利益的抄袭者……都已经被大自然淘汰掉了。

由于个人和小团队的灵感是有限的,在互联网到来之前,杂志、专辑等都采取打包售卖的形式获得更高利润。杂志的封面故事、副刊还有广告都是捆绑在一起卖的,要收藏一篇文章就得整本买下来;而购买整张专辑只是为了单曲循环一曲主打歌的人也曾大有人在。

现在,零售式销售成为了市场主流,单篇或单曲可以按需购买,当初捆绑搭售的没那么吸引的内容,由于可替代性强,很快被网上的海量内容取代。这还都属于正规销售范畴,那么丝毫不照顾原作者利益的抄袭,带来的伤害就更是可想而知。

抄袭者做了原作不愿意的妥协和改动

像《锦绣未央》这种简单粗暴的抄袭容易被固定很多证据,这也是它优先进入司法程序的原因之一;更高级的“消化吸收”式抄袭则更难以认定。例如,郭敬明《梦里花落知多少》当初被认定抄袭庄羽《圈里圈外》,就是关键人物的“死法”类似,而不是台词照搬。

这种消化吸收保留了原文“创意”的种子,但它能比原作更加迎合读者,做了原作不愿意做的妥协和改动。例如,《圈里圈外》描写的是北京文化圈的故事,而《梦里花落知多少》将同一个故事内核安插到了北京一群没有迈出校门的大学生的身上,引发了目标读者——小城市中学生的热捧。

对读者兴趣的精准定位体现了郭敬明的过人眼力。他写的是北京、上海学生的故事,然而真在北京、上海学校就读的学生却不会阅读,因为写得太假。带着家长“考上好大学你就什么都有了”的期待,以及自身对大城市玫瑰色的幻想,三四五线城镇甚至小村庄的孩子们推动了郭敬明小说的销量。

这种精准的定位是庄羽做不到或不愿做的;类似的是,众多网文抄袭纠纷的原作都是耽美文(描写男同性爱情的文章),既与现有政策冲突不利于改编上屏幕,又在实际操作中不利于维权。只需要将优秀的耽美小说改成群众喜闻乐见的正常性向故事,往往就能使之具备商业化能力。如果原作者不同意改编,抄袭者就自己动手了。

抄袭引发的话题效应和巨头的羽翼

郭敬明《梦里花落知多少》的败诉判决是国内版权保护的一个关键案例,但它的启示意义可谓聊胜于无。有圈内人认为判败诉是一个意外,是郭请的律师不给力。

“我在华艺到现在打过五次著作权的案子,没有一次败的,我明明知道是剽窃的都打胜了。知识产权的官司特别是侵权的,很难打赢,你告剽窃,除非他直接抄你的,你根本就没有办法。”

这是谁说的呢?是时任长江文艺出版社副社长黎波在接受《Vista看天下》杂志采访时说的。长江文艺出版社最早介入了与郭敬明的合作。黎波帮助处理了《最小说》初创时期关于郭抄袭的负面信息:“因为媒体关系好,我们把这种事都压下来。”

《Vista看天下》的报道称,长江文艺出版社此后也大力支持郭敬明加入中国作协,登上中国作家富豪榜,让他上《纽约时报》。“现在是个商业时代,跟计划经济时代很多标准不一样,反正你就搭这个车走,让大家不断感觉这是一个很成功的作家。逐渐他又是一个成功的经营者。”黎波说,“这都是新形势下的不断包装。”

如今,分IP大饼的作者多了起来,但大佬们的IP运作方式却和原来没有太大区别,在IP开发过程中“没必要”确保IP版权无争议——或者正好相反,甚至要故意购买有争议的作品。

跟购买干净的作品相比,购买抄袭的作品付出的费用一样高,甚至更高。但争议会在不需要花钱运作的情况下成为热词,增加改编作品和发行方的曝光率,等于为改编做了免费宣传。《锦绣未央》从 2013 年开始就被指抄袭,却依旧可以结集出版, 2015 年又开拍电视剧等等。

一旦IP买到手,保护其不被贬值则是大佬们必然的选择。它们处于文字转变成财富的关键环节上,如果原作者也有改编作品的打算,他不得不仔细思考利害,要么幸运地找到针锋相对,愿意当靠山的另一个巨头,要么被迫和资方达成某种和解。

为了进一步炒热话题,网剧、电影出品方会花重金请当红演员主演,为评论场带来一大波因明星出演而进入的粉丝,添加了更多的混乱。改编粉丝搬出“致敬不算抄袭”,“你抓不到证据”,“抄的比你好你就别BB”等理由回敬,主演粉丝则维护自己偶像选角色的正当性,觉得我家小哥哥小姐姐选的剧本一定不会错。

这种情形之下,《锦绣未央》的起诉者花了两年多时间准备证据,打算趁关注度最高,影响力最大时对其起诉的行为,却被改编粉丝讥讽为“蹭热点”,叫旁观者哭笑不得。

少数想要在抄袭IP火爆后还想继续死磕的原作者,无疑会因此从金钱和声誉上陷入“双输”。

解决抄袭问题,IP消费者应该从文化上“富起来”

诸多抄袭相对于原作的“成功”,映照出中国社会浮躁的心态,对文化产业造成了恶劣影响。

(编辑:源码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