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伯望远镜捕捉远古黑洞来自130亿年前颠覆天文学家的认知
发布时间:2023-07-11 11:00:25 所属栏目:外闻 来源:未知
导读: 尽管科学家爱因斯坦早在16年前便预测到存在黑洞这一天体现象,但在他生前命名此神秘天体的想法并未被提出;而直至经过数十年之后,“黑洞”这个术语在宇宙学领域中才首次得以
尽管科学家爱因斯坦早在16年前便预测到存在黑洞这一天体现象,但在他生前命名此神秘天体的想法并未被提出;而直至经过数十年之后,“黑洞”这个术语在宇宙学领域中才首次得以使用并确立起来。 黑洞这个名词出现5年后,天文学家才发现了第一个黑洞,48年后天文学家才用射电望远镜第一次拍到了真实的黑洞照片。 然而韦伯望远镜最近拍摄的黑洞照片,却有点出乎天文学家的意料,因为它太遥远又太庞大了,严重违背了宇宙规律。 众所周知,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起源于138.2亿年前,因此韦伯望远镜的观测目标距离地球越远,距离宇宙大爆炸就越近,除此之外我们还知道,黑洞尤其是超大质量黑洞是疯狂吞噬物质后才产生的,因此它出现的前提是宇宙中的物质足够多。 然而韦伯望远镜却在距离地球130亿光年外的宇宙深处,发现了一颗名为GN-z7Q的超级黑洞,质量达到了太阳的40亿倍,比银河系中心440万倍太阳质量的人马座a*黑洞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这一发现一经问世彻底动摇了天文学家的观念,因为它不但意味着宇宙早期存在大质量黑洞这一事实,还说明宇宙早期的物质密度远比天文学家想象的要丰富,否则就不可能产生这么大的黑洞,基于这种情况,有些科学家甚至认为人类的宇宙学是错的,宇宙大爆炸理论也是错的。 如果从数据上来看,GN-z7Q位于宇宙间一个充满尘埃的超级星系的核心,恰恰好是这个无可比拟的初生星系的引力核心,而在黑洞本身的引力干扰下,这个星系正在以每年1600颗的速度生成恒星,属于标准的星爆星系,不过考虑到它和地球之间130亿光年的距离,我们现在看到的已经是它130亿年前的样子了,这个星系现在很可能已经不在了。 抛开星系本身不谈,科学家更感兴趣的是这么大的黑洞是如何在宇宙大爆炸之初就存在的,目前有理论认为这种超大质量黑洞并不是吞噬物质的产物,而是来自宇宙大爆炸瞬间的质量堆积。 所谓质量堆积,指的是宇宙大爆炸后暴涨时期的物质生成失衡,因为虽然现在我们都认为宇宙是在短时间内膨胀到了相当大的体积,但在暴涨的那一瞬间宇宙并非完全平滑,极个别部分的质量是要比其他地方的质量更多的,在这种情况下当质量超过阈值,便会直接坍塌成黑洞,并且还是超大质量黑洞。 GN-z7Q黑洞目前已经成了天文学家的重点关注对象,未来韦伯望远镜还会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观测,同时也会在扫描全宇宙看看有没有类似的早期超大质量黑洞,如果说这种黑洞在宇宙早期普遍存在的话,就说明宇宙大爆炸时期的物质分布并不均匀,我们的宇宙本身的形状可能是不规则的。 这些质量相当于太阳几亿倍的原始黑洞,不出意外的话现在已经成了类似巨引源的存在,因为在100多亿年的时间里它们能一直吞噬物质,就算所在的星系消失或者碰撞融合了,黑洞本身也不会受到什么影响。不过科学家发现,这种情况可能不会持续太久,因为随着宇宙的膨胀,黑洞的质量越来越大,最终会变成一个超大质量黑洞。 (编辑:源码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
推荐文章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