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源码网 (https://www.900php.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云计算 > 正文

云栖科技评论第81期:云计算的经济学

发布时间:2023-01-08 12:32:04 所属栏目:云计算 来源:互联网
导读: 云计算的经济学
在亚马逊、微软和谷歌纷纷发布了新一季云计算业务增速放缓的财报之后,存储芯片、SSD和硬盘的重要供应商Western Digital曝出了令人失望的业绩表现:营收下滑3%、净利润下滑

云计算的经济学

在亚马逊、微软和谷歌纷纷发布了新一季云计算业务增速放缓的财报之后,存储芯片、SSD和硬盘的重要供应商Western Digital曝出了令人失望的业绩表现:营收下滑3%、净利润下滑25%、硬盘出货量减少超30%,彭博社(Bloomberg)的专栏作家Ian King就此认为:“云计算行业出现了增长放缓的现象,因为它见顶了。”

他在文章中写到:虽然云计算行业的营收增长率保持在45%的高位,仍然高于去年同期,但是未来5年增长速度将不可避免的放缓。Ian King同时援引英特尔首席财务官兼临时首席执行官Bob Swan的话说:“我不认为英特尔会永远以50%的速度成长,尽管本季度我们的云计算业务增长了50%。”

换句话说,Ian King认为:云计算的高增长时代到头了,现在是时候开始唱衰一下云计算的高增长“神话”了。但是,这位彭博社知名的科技专栏作家好像欠缺了一些云计算的历史学知识和经济学常识。

在面对外部经济环境影响时,云计算称得上一个“异类”:经济形势向好的时候,云计算与其他数据科技一样获得了大量投资,不断扩展规模;在经济形势下滑的时候,许多企业在数据科技领域的投入都在缩减,但云计算却不在此列。2009年,全球经济笼罩在衰退和疲软的乌云中,著名的全球云计算与虚拟化大会(Cloud Computing and Virtulization Conference and Expo)在硅谷腹地的Santa Clara举行,代表们原本是抱着“凛冬求生”的心态去参加这次会议,但会议的内容和最终得出的结论却令人非常兴奋:2008年开始的经济下滑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云计算概念的发展,经济低迷迫使企业寻找降低成本的方式,设法把越来越多的工作外包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地方去完成,而大规模集中化带来的低成本给企业接受云计算的概念提供了动力。

事实是最有力的证明,2009年至2018年,全球云计算市场在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逆势持续高速增长。经济形势向好时云计算持续增长显而易见,经济形势衰退和疲软时,云计算为何仍然持续高速增长?除了历史知识,为何说Ian King少了些云计算经济学常识呢?

《云经济学》作者、创造了“Cloudonomics”一词的Joe Weinman曾就此提出过他的观点,他提出了云计算经济学的三个核心定律,即:

定律一:公共服务的成本看似比较高,但其实成本很低。

定律二:按需提供资源,胜过预先估计。

定律三:总和分峰值,绝不会大于峰值的总和。企业的资源部署必须考虑需求的最大值。

换言之,从经济学的角度,云计算兼具共享经济和规模经济的优势:首先,云计算服务的是无数的用户,只要花费很少的费用,就可以享用这种能力,且是按需付费的,将来也会越来越便宜;其次云计算优缺点,云计算是一种纵向扩展的规模经济,类似大型发电站,当规模增加时,是一种纵向的扩展,譬如可以用更大的涡轮发电机替代小的涡轮发电机,更大型的发电机会提升发电效率,降低单位用户成本,让新增用户的边际成本越来越小。

但Joe Weinman的“云经济学”还不是云计算持续增长的全部“底气”,数字经济时代的“技术和数据底座”的重要“身份”是云计算持续高速增长的有效保障:

对大数据来说,云是数据集中整合的底座,承载着规模庞大的数据存储池;对物联网来说,云是IoT的总控大脑和能力分发平台,为边缘设备提供新技术能力,并对大数据集进行分析;对人工智能来说,云不仅供给了人工智能需要的数据,更是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各个行业的基础,正是通过云,各个行业、各家企业才能“零时差”地获得人工智能技术能力,“云计算为人工智能的普及应用同时分发了三大要素:数据、计算力和算法”。

云计算在数字经济时代具有两大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存储、汇聚、保护和处理数据,将新技术的能力以共享经济和规模经济的方式释放出去,在经济形势向好的时候,云计算是加速器;在经济形势疲软或衰退时,它不仅是加速器,更是利用新技术“降本增效”的数据和技术的供给者。

云计算是数字经济的底座,它将与数字经济飞速的车轮一起,高速增长。

阿里云研究中心崔昊

编辑制作:人民网研究院内容提供:阿里云研究中心

本刊仅用于行业交流,非商业用途。编辑或专家观点独立,不代表本刊立场。部分所选用内容,未能与作者取得联系,请联系本刊:yjy@people.cn

(编辑:源码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