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源码网 (https://www.900php.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营销 > 经营推广 > 正文

电商人必看:4万字深度分析,二手实物电商的产品之道

发布时间:2016-12-03 07:08:20 所属栏目:经营推广 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导读:副标题#e# 闲置的商品,二手的买卖,在线二手交易市场,最早期的58同城、赶集网等分类信息网站,到诸如蜂鸟、电玩巴士、爱回收网等各种大小垂直网站与社区,再到如今的闲鱼转转猎趣们的侧重移动端的C2C担保交易平台,酝酿已久的二手电商平台似乎正迎来其春

(1)缺乏必要的数据支持理论:正如理论物理需要实验物理来完成验证一样,我在文章做做得一些归纳分析与推演,往往是依靠我的知识经验与职业直觉,大部分结论性的内容我都没做过相关的数据调研。例如说:不同竞品上同一个功能有A和B两种产品形态,大概我也只能分析到其代表不同的设计思路,至于在实际产品数据和用户体验上,两者孰优孰劣,我也不能给出准确答案。没有数据,文章看起来可能就会缺乏信服力。但是这数据实在不好搞,细节数据大多是没有的,笼统的宽泛数据又没有实际意义,然后就懒得找了。

(2)配图:配图比较搓这个已经无力吐槽,这估计是一个长期矛盾。将观点用合理的图形来表达,能否想出来是一回事,想出来之后能否画出来又是一回事。

(3)畅想:想要优雅地装逼并且不被发现,那是相当需要功底的。当你从业资历还很浅薄,行业洞察力不够的时候,想要提出一些走在当今市场前面一丢丢的“建议”时,那得冒着相当大的被打脸的风险。所以在这篇专题正文的最后一章,谈谈二手实物电商的未来时,我想了最久,曾经写了一稿最后又推翻了大部分重来。总觉得自己想到的建议都是已经有人开始尝试,完全创新又满足实用意义的建议实在难以推理出来。

有人会说,你不写不就没事了吗?按照我的原(套)则(路),文章经过中间的分析归纳之后,最后必然要提出“富有远见的建议”,否则看起来就等于没写一样,这算是一点小偏执?

5.5 那对于这篇文章,有哪些地方觉得还算不错?

毛:其实在刚写完这篇专题文章的时候,有那么几个瞬间觉得自己很牛逼,“好像一下子就看透了二手实物电商这个行当”,但是在后面的重新校正内容的时候慢慢冷静下来,觉得自己好像写了很多废话。不知道对于没有了解过二手实物电商或者不是电商从业者的同学,如果有毅力读完全部内容,是否有所收获,对于二手实物电商这个行当究竟干啥,怎么干,是否有所了解。可能我已经写了好久,把这些概念写到麻木了,我觉得自己看一遍这些文章,好像就是在温习一遍课本,该懂的还是那些,然而叫我真的去做点创业项目啥的,我还真没那个胆量,也吃不准这个行业未来的走势与出路在哪里,可能对于刚开始了解的时候是黑夜,现在天边亮了一点,看起五指,却仍未看清路的方向。

好吧,好像说得离题了,这个问题既然是回答觉得满意的地方,那就列举几个当初自我感觉牛逼的地方吧:

(1)第一个地方应该写“二手电商平台的四要素”时总结出来的四个要素:用户、商品、交易模式、业务价值。但是写这一节的时候是刚好不容易憋完二手实物电商的商业基础(背景),下一步正迷茫写什么内容的时候,突然突然突然灵机一动,想到了“基础之上”这个概念,讲完背景基础,那接下来应该是建筑在基础上的,同时承接整个业务产品的“支柱”。

其实那时候一开始想到的并不都是和二手电商的内容,相反更多是(一手)电商的经验,电商、电商,什么是电商的核心:货(商)品是毫无疑问的;紧接着是交易模式,这也是目前主流电商平台分阵营的依归;然后是用户类型,这一点就明显带有二手电商的色彩了;最后一点则思考了一段时间(因为我不太喜欢“三”这个数字),最后憋出了一个“业务价值”来描述做二手电商的意义,凑够了“四大要素”。然后在后面写作过程,就把这四点作为我分析和归纳总结的一个重要依据。

之所以我觉得这个地方牛逼,大概就是觉得自己能“脑补”出一个业务的核心要素,而且自我感觉归纳的好像还挺有道理,233。

(2)第二个地方觉得比较牛逼的应该是第二章需求分析中的一个概念“需求链”,原文的解释是:一系列上下关联紧密的需求,通过一定的体验逻辑形成需求链,连接一个个场景与功能,最后完成一个完成的产品体系。

可能是没有受过专业的积累,在需求分析方面想写出点比较靠谱的观点总感觉比较力不从心,有种“话在嘴边,言不由衷”的感觉。这里当时也是卡住比较久,反复推翻了好几次。最后在回顾自己之前写的一篇文章“产品功能的场景式设计”时脑洞出了这个词,原来离散、生硬的需求分析模块一下有一个比较好能“承上启下”的词语。

(3)最后一个还算觉得过得去的地方,大概就是居然可以扯了一万多字的竞品分析,虽然现在看起来好像“废话挺多”,但是还是比较佩服自己居然可以都写出来。其实大三大四刚接触互联网行业时,看的最多就是XX竞品分析,那时候为了应付校招,也写过一些。但正如我很早就表达过一个观点:不能深入功能背后的业务逻辑与提出合理方案的分析都是无意义。

所以这次我尝试花了很大篇幅去做这种从表面到背后的归纳推理与分析,虽然自己在看推送出来的成品时候,好像也没有学到什么特别有用的知识,但是功劳没有也有苦劳哈哈哈,自(我安)慰一下。

能想到的问题大概就这几个咯,如果有想了解更多笔者写作背后的小秘密,文章评论或者公众号留言都可以,然后我看性别决定是否回复咯,呵呵呵。

关于作者:

(编辑:源码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