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源码网 (https://www.900php.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 资源网站 > 资源 > 正文

如何养成好习惯?秘密全都在这里

发布时间:2018-07-03 08:56:25 所属栏目:资源 来源:卢松松博客
导读:副标题#e# 你在年初定下的计划,怎么样啦?是不是都已经抛诸脑后,依然故我,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 说好的「每天读1个小时的书」「每天写一篇千字文」「每天背100个单词」……是不是坚持了几天,然后就松懈了,放下了,再也没有拿起来? 不妨看一下你的打卡工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如何养成好习惯?秘密全都在这里 思考 读书 IT职场 好文分享 第1张

你在年初定下的计划,怎么样啦?是不是都已经抛诸脑后,依然故我,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

说好的「每天读1个小时的书」「每天写一篇千字文」「每天背100个单词」……是不是坚持了几天,然后就松懈了,放下了,再也没有拿起来?

不妨看一下你的打卡工具、打卡群,距离上一次打卡,是多久之前?

好了,先不要关闭这篇文章,我不是来制造焦虑的,是来分享心得的……

大家都十分清楚,普通人与优秀的人的差距,很大程度上,就在于日常的习惯。后者的日常,可能是学习、工作、自我提升、深度思考,而前者的一天,则可能在无所事事、打发时间、娱乐消遣中度过。

但就这一步,却难住了无数人:为什么想建立一个好的习惯,就这么难呢?

我在 那些自律的人,过得还好吗? 中,提到过:很多人对习惯的误区,是认为习惯可以靠意志力养成 —— 这其实是不对的。更有效的思考模型,是动力-阻力模型。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落实呢?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切实有效地养成习惯呢?

这篇文章,会彻底终结你的困惑。

首先,我们需要思考一个问题:习惯的本质是什么?

我在多篇文章中讲过:人类的大脑有一个缺陷:它的尺寸是有限的。从200万年前智人出现至今,我们所需要处理的信息、面对的社会环境,复杂了不知多少倍,但我们的大脑体积却只增大了1倍多。

更别说,由于演化的不可逆性,我们的大脑中,大部分是「爬行脑」和「边缘系统」,真正负责高级认知、思考的部分,亦即「新皮层」,只有薄薄的2毫米厚 —— 这就是我们用来思考的位置。

那么,为了提高思考能力,应对越来越复杂的环境,大脑会怎么做呢?

在没法提高大脑体积的前提下,只有两种方式:

1)扩大新皮层的表面积,增加复杂度—— 因此,我们的新皮层是由百转千回的褶皱构成的,这样才能容纳更多的神经元。

2)节省思考成本,将更多的认知资源、注意力,放到更重要的事情上面。

后者就是俗称的「自动加工」。我们许多下意识的行为,比如自动化思维、情绪冲动、直觉,等等,都属于自动加工。

为了节省认知资源,大脑会将一些已经固化的、惯常的行为模式「打包」起来,将其视为一个整体(也就是一个「宏」),分配一个单位的认知资源。通过这种方式,达到以较少的资源耗用,启动复杂行为的目的。

这些被打包起来的一整套行为模式,就是「习惯」。

这就是习惯的底层机制。

这套机制,已经被生理实验所证实。

2005 年,心理学家 Ann Graybiel 在 Nature 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指出:习惯不仅仅是心理上的模式,它同样会引起生理上的改变。

Ann Graybiel 设计了一个实验。他把小鼠放进迷宫中,在迷宫的出口放置食物作为奖赏,如果小鼠能成功走出迷宫,就会得到一个食物。研究团队反复让小鼠走同样的迷宫,并监测它的大脑,以期找出大脑如何「控制」习惯。

他们发现:当小鼠对迷宫路线尚不熟悉时,大脑中一个叫做基底核的部位,其控制运动的神经元,在整个过程中都保持活跃。但当小鼠习惯了迷宫路线,轻车熟路找到终点时,基底核的神经元只在最开始和最终活跃,中间整个过程都保持平静。

简而言之,在养成习惯之前,神经元是「活跃 - 活跃 - 活跃」;而在养成习惯之后,神经元的模式是「活跃 - 平静 - 活跃」。

这意味着什么呢?举个例子,当小鼠在「学习」迷宫路线时,它可能需要100个神经元去监测环境、思考路线;但当小鼠已经「学会」了迷宫的走法,它的大脑就会把这套路线,整个「打包」起来,封装进1个神经元里面。

所以,活跃的神经元减少了,小鼠就节省出了99个神经元,可以去做别的事情。

这就是前文所述的「打包」过程。也是习惯的生理基础。

也就是说:当我们养成一个习惯时,我们的大脑,其实已经发生了变化。

我们不断地在学会适应周围的环境,同时,周围的环境也在影响着我们的大脑。

不仅如此。当基底核「学会」了一个习惯之后,它就再也忘不掉了。

Ann Graybiel 将小鼠放进一个新的迷宫,等小鼠习惯了新迷宫路线后,再通过光敏技术抑制这部分神经元,暂时阻断新的习惯。这时,小鼠的旧习惯恢复了 —— 它们尝试着在新的迷宫中,按照旧迷宫的路线去走。

更有趣的是什么呢?在这个过程中,神经元依然是「活跃 - 平静 - 活跃」—— 也就是说,小鼠会「下意识」地选择之前的习惯,并按照惯常的模式去行动,完全不需要主动控制。

换言之,旧的习惯根本从未消失,它只是暂时被新的习惯替代了而已。

当新的习惯「懈怠」了,旧的习惯就立刻见缝插针地冒出来。

为什么很多人都想过「改变习惯」,但只要一松懈,旧的习惯就立刻故态复萌?原因就是:一旦我们养成一个习惯,它就会持久地改变我们的大脑,我们再也没有办法彻底地「消灭它」。

这个结论看上去很可怕,但不用担心 —— 我们没法「消除」一个习惯,并不意味着我们无能为力。

让我们回到前面的生理基础。

你可能会注意到:当大脑养成习惯之后,它的神经元模式是「活跃 -平静 - 活跃」 ——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心理学家把这个过程分成三步:

活跃:首先,大脑需要辨识当前的情况,并快速作出判断 —— 应该选择「哪个习惯」,来应对当前状况。

平静:其次,大脑选择了某个习惯,开始按习惯行动。

活跃:最后,大脑完成行动,并获得奖赏,以此来告诉自己「我选择的习惯是正确的」。

这就完成了一次循环。我们就在这样的循环中,不断地强化着我们的大脑回路,强化着一个个习惯。

这就是 Charles Duhigg 所说的,习惯的「黄金法则」:线索(cue),惯常行为(routine)和奖赏(rewards)。

如何养成好习惯?秘密全都在这里 思考 读书 IT职场 好文分享 第2张

以一个最简单的习惯:咬手指,来说明这个法则。

当我们感到焦虑时,杏仁核就向大脑发送一个信号,告诉大脑「我焦虑了」—— 这就是一个「线索」。

大脑接收到这个信号,开始从我们的行为模式中,挑选相对应的习惯,于是,选中了「咬手指」—— 这是「惯常行为」。

咬了几口手指,通过咀嚼的动作,释放了压力,降低了焦虑水平,杏仁核告诉大脑「我好多了」—— 这是「奖赏」。

(编辑:源码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