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源码网 (https://www.900php.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 > 点评 > 正文

ofo: 被催熟的生意,以及新街头故事的推动者

发布时间:2016-11-23 10:26:53 所属栏目:点评 来源:极客公园
导读:副标题#e# 11月17日,ofo在北京举办了第一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ofo: 被催熟的生意,以及新街头故事的推动者

11月17日,ofo在北京举办了第一场「正式」发布会。

这是ofo的创始人兼CEO戴威第一次正式走到台前。在这次发布会上,ofo公布了一年多来取得的成绩和接下来的一系列动作:目前ofo拥有了超过300万的城市和高校用户,连接单车数量达16万,总订单量达4000多万。而秉承着“不生产车,连接车”的宗旨,ofo还公布了「城市大共享」计划,准备用更开放的态度欢迎全球的自行车品牌、生产商将自行车和服务接入ofo。而700bike则成为了ofo第一批合作伙伴。

和竞争对手相比,ofo已经在产品战略和发展逻辑方面越来越多的展现出了自己的不同之处。城市共享单车的故事似乎又有了全新的走向。这是否能成为ofo逆转当前形势的关键一步?答案不得而知。但毫无疑问的是,这家没有任何路径依赖的大学生创业公司和主角戴威,必须以最快的速度疯狂生长。

戴威想起要给几个合伙人打电话时,已经是9月25日深夜。几个小时后,那个重磅消息就将正式向外界公布。他穿过乱糟糟的办公桌,猫着腰上了没人的二楼,在马上接通的电话里,戴威通知对方:马上会有「一笔钱进来」。

他得到的,是电话那头几个年轻人不带任何情绪的回应:「哦。」

第二天是个周一。上午10点,有关「那笔钱」的更多细节陆续被正式披露:由戴威创办的、专注共享单车领域的ofo获得了来自滴滴等机构的C轮融资,具体金额是1.3亿美金。在此之前,国内还没有哪个90后创业的团队短时间内拿到这个量级的投资。这对ofo来说算是喜事当头,也让习惯了疯狂的投资圈小小的震惊了一下。

可是回到9月25日那个晚上,无论戴威还是他的伙伴都没什么心情庆祝——这可不是他们的一贯风格。就在一年前,还没走出校园的几个年轻人在拿到一百万投资时还兴奋地要去开啤酒Party庆祝。

但是现在,他已经没有心情仔细品味这种巨大的眩晕感,留给他适应新角色的时间不多了。 C轮融资的落定,意味着ofo正式被卷入了一场比深耕校园更残酷的单车大战。这场战争里,入局者除了ofo,还有摩拜单车以及两家公司背后的20多家投资机构——几乎囊括了大半个TMT投资圈。这个秋天,两家公司紧锣密鼓的先后公布了1亿美元级别的C轮融资,二者都想让自行车以「共享」的方式重回潮流。而不少投资人更是宣称,在这场新的城市革命里,规模不亚于滴滴的庞大生意即将诞生。

战火似乎一触即发。但履历简单的戴威和ofo能被选定为「使命者」之一,依然让人意外。ofo能走多远?还是如同过往的「陪跑者」一样被历史遗忘?也许对戴威来说,过多的内心戏有点不合时宜。因为走出校园,加入「后滴滴时代」的最后一公里争夺战才是ofo的转折点,初出茅庐的戴威和其团队所能做的,只有全力奔跑。

WechatIMG1.jpeg

「幸运儿」?「失败者」

要理解ofo现在的「幸运」,要从了解戴威过往的失败开始。

戴威只有25岁,今年7月才刚刚研究生毕业。出现在极客公园记者面前的他,正和四个合伙人挤在一张简陋的沙发里,几个人有点拘谨,但彬彬有礼。看上去,坐在中间的戴威应该没有经历过任何叛逆岁月。至少在进入大学后,他一直在按照人们对「精英学子」的定义经营着自己:在北京大学里竞选担任学生会主席、推动学生创业、创办公益项目甚至远赴青海支教……

但到了2015年4月,戴威突然就被「卡住」了。他觉得自己成了个失败者。

那时候,新一轮创业热潮兴起。原本就热爱自行 车骑行的戴威也和几个同学好友创办了ofo的前身——定制化骑行旅行项目「ofo骑游」,并且获得了来自唯猎资本一百万人民币天使投资。但是很快这一百万就被花光,新一轮融资却迟迟没有着落。投资人拒绝戴威的理由非常简单:骑行旅游频次太低。 

2015年初刚好也是资本环境接近疯狂的一段日子,看着身边同学随便什么项目都拿到了钱,这位北大学生会主席觉得丢了面子,愧疚又挫败。尽管在几个合伙人看来,处女座的戴威还在维持着一贯的冷静和乐观,但实际上他已经连续失眠了一周,并且感觉到前所未有的焦虑:在熟悉的校园里,他对一切都那么得心应手,可这些经验在他第一次的创业尝试中却失效了。

在所有人眼中,这个说话语调平稳,情绪不常外露的年轻人行事沉稳,但事实证明,必要的时候,他也会被激发出某种冒险精神。2015年春天,戴威决定放手一搏:停掉ofo骑游此前已经开拓的几条路线,并嘱咐合伙人兼同学薛鼎带着三个人的团队拿下青海湖,「也许能作出一个’爆款’,就当作是我们的一次长征吧。」

薛鼎是戴威的大学室友,也是ofo最早的发起人之一,在戴威有了创业的想法以后,他就成为了戴威的第一个创业伙伴。2015年春天,租了一辆越野车后,薛鼎三人一路向西开到了青海湖。时节刚好到了旅游旺季,几个人在环湖大大小小的青旅和景点铺满了自行车。在那里,ofo终于小小的「火」了一把。没多久,薛鼎的皮肤被晒得黝黑,他和远在北京的戴威常通电话,但两人都对一件事小心翼翼地避而不谈:青海湖一役之后,ofo骑游该怎么办?

直到2015年5月的一天中午,开拓青海湖的薛鼎三人买了饺子准备吃午饭时,又接到了来自戴威的一通电话,这一次,戴威告诉他们:回北京,然后重新开始。

在此之前,关于共享自行车的想法也一度在团队的讨论中出现过几次。戴威也期望做一件「更大的事情」:「我们创业肯定不只为了赚青海湖的钱。」但他一直没有下定决心。不难理解的是,仅凭兴趣不可能让自行车共享这个更宏大的项目顺利运转。而刚刚「搞砸了」一个项目的戴威对这个原始的想法没有把握,但显然,这个表面风轻云淡的年轻人更受不了让ofo就此「算了」的结局。

(编辑:源码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