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聚合内容到聚合人:对“圈子”的思考
目前的兴趣社区都是以“重内容”为主,是为了迎合普通大众的内容消费(更适合拉新)。但这会让社区被PGC占据,在B站、小红书等都有明显的体现。而圈子聚合相似的用户群体,这种相似性让圈子成员愿意生产和消费更轻量和生活化的内容,与“重内容”相辅相成——“重内容”满足内容消费,“轻内容”用于交流讨论。比如当我要分享一个“煮鸡蛋”攻略时,我可以用视频或文章来表达,但当我只想吐槽一下买到了假鸡蛋,我就可以只在“早餐圈”抱怨几句。 为精细化运营提供工具 用户的差异性势必需要运营的精细化,圈子正是精细化的工具之一:它能够为运营聚合相似的用户群体,提供一个稳定的触达用户的场所。 比如在没圈子前,想做一个“21天早餐挑战”,只能通过分用户群的活动推送,匹配不准确且打开率低。 但有圈子以后,在“早餐圈”做这个活动既符合用户习惯,参与度也会因氛围匹配高得多。 3. “圈子”产品特征是什么“圈子”就是“社区”,圈子的产品特征就是社区的产品特征。 群体感暗示 是否能形成“群体感”,是区分“一群人”还是“圈子”的关键。这种群体感体现在社区的方方面面,比如共同的语言特征(黑话):“皮皮虾—插眼”、“B站—AWSL”等等;共同的行为规范“B站—剧透预警”、“知乎—利益声明”等。 在圈子产品设计中,需要强调这种群体感,以下是一些常见的:
强互动 如何能够形成“群体感”,产品设计上的暗示远远不够,交流机制才是关键——越是高频的交流,越是能快速形成群体感。 目前来看,传统的帖子/动态依然是最好的选择。 一方面它的轻重刚刚好,轻到随手打几个字就能发布,没有心理压力,但又不至于像即时聊天一样,发布太过非常细碎的内容;另一方面载体又足够多元,无论是链接、地址,还是投票、抽奖,都能兼容,能满足各式各样的交流需求。 有些圈子产品还有“聊天群”用来互动,但我觉得“聊天室”更合适。 正如上文所说,我们应当根据“用户对共同特征依赖”的程度选择内容载体,而“聊天室”是“临时聊天群”;“平时不依赖,偶尔强依赖”,这是与“社区圈”用户的依赖程度更匹配的;就像现在大多数微信群一样,平时屏蔽消息,偶尔想起来了就聊几句。 另外,还必须社区圈足够大,才能经营得起聊天室。 所以“动态”是符合大多数圈子的互动方式;如果圈子人足够多,还能加上“聊天室”来增强互动频率。 特别提一下Slack,这种介于动态和即时聊天之间的产品设计,其实在实际使用中,用户会特意划分为动态板块和聊天板块,这不经意的划分逻辑,就是用户真实的需求的反映。 定制化 因为不同圈子用户需求的差异,所以需要不同的功能来满足。类似于Web时代的论坛都使用Discuss,但不同主题的论坛在功能上也有差异。 以下罗列一些常见的定制化:
八、斗胆聊聊对各类产品的看法微信圈子 微信具备发展任何形式长尾圈子的全部条件。早期用户只是对内容有渴求,微信就通过订阅号来布局长尾内容圈且大获成功;现在用户对交流有渴求,微信就有微信圈子来布局长尾社区圈。 我觉得微信圈子的问题目前在于产品运营策略上:一个以晒照和投稿为主,又无法自由交流的信息流,是不能形成社区圈的,只有细碎且自由的讨论才行;而一旦建圈的路径跑通,加上精准用户画像和一级入口,看好微信圈子的长期发展。 飞聊 有着字节跳动庞大的用户群,还有精准的匹配算法,同样具备发展长尾社区的条件。 但如何将头条抖音用户群聚合在飞聊,可能不仅是一个运营策略问题,也是内部协作的问题。 即刻/Jellow 依托于早期积淀的高质量用户而建立的社区。 但问题在于:一是没有存量用户群,靠广告投放拉新的成本过高;二是缺少精准匹配的方式,用户匹配圈子的漏斗过大。 所以,只能在现有量的基础上优化留存,想要再扩展用户群还需要找到新的工具向或媒体向的场景。 其他如“领域”、“岛”等纯圈子类产品也会碰到同样的问题,做到小而美可以,但是想再扩量非常艰难。 大众点评 有大众点评这一头部社区,再做尾部社区顺其自然,几乎不会受到其他产品太多干扰;但较为根本的问题在于:“吃饭消费”是一件低频的事情,想要有更粘性的圈子还需有更高频的主场景。 另一方面运营策略上太偏KOL内容,产品功能上通过“文章”来互动成本略高,这都不利于形成圈子,但这些都是可改进的。 其他如“小红书”、“知乎”、“B站”等主流社区,和点评一样,只要产品和运营策略没大问题,对能形成长尾圈子都非常看好。 知识星球 通过KOL的内容圈发展出社区圈,解决了“前提”和“聚合人”的问题,的确是纯圈子产品的冷启动方式。但如若主流兴趣社区产品搭建了自身的KOL圈子产品,对知识星球就不再需要。比如一个美食KOL,在点评有着更广泛的潜在人群,为什么要来知识星球呢? 同理其他以KOL主打的圈子,都会面临着被主流兴趣社区兼并的风险,不看好这一类圈子产品的前景。 小结一下“圈子”产品(社区圈)是比较易于理解的产品,目前各家对于圈子产品的设计也大同小异,主要的创新点不在于骨架上,而在于“对各个兴趣群”的定制化上。 (编辑:源码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