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基于深度学习的创业,竟争夺起了传统时尚的话语权
危险想法 2009年,就在深度学习将要登上历史舞台的同时,为了在搜索市场上和 Google 颉颃,微软推出了 Bing 搜索,中文名“必应”。 然而,现实情况却并不容乐观,Google 此时已经占据了六成以上的本土搜索份额,而在中国市场,百度霸占了超过3/4的搜索领地,谷歌也仅仅能抢下不到20%的市场。 在搜索市场将近固化的局面下,必应如何才能脱颖而出成了摆在当时微软中国团队最大的考验和难题。这时候,码特和黄鼎隆都在微软亚洲研究院,然而前者属于研究部门,而后者则在 MSN 做产品,在研究院的架构中,两人之间还横亘着一个工程部门。 码特并不适应自己的美国同事和他们的行事习气,他自己是一个足够勤勉为了工作目标可以日以继夜的人,但是,让码特有些遗憾的是,那些同侪却并没有如此完全投入。 对黄鼎隆来说,类似的问题也同样困扰着他,即使设在北京的亚洲研究院此时成立已经超过了11年,但彼时,微软对 Bing 更多的期望和目标还是在本土狙击 Google,没有多少人会在意关注它在受诸多非可控因素影响并已经被割据殆尽的中国搜索市场上的成长和表现。 两人都有心想要做出一些事情来改变局面。然而,大公司的弊病往往在于,不少时候,想做事的人发现,为“做事”而做的事情并不比做事本身少。 “大公司里面很多的阻力,尤其是中间的那一层肯定会很不爽嘛,你越过了我来做这个事情,而且还有品牌产品技术市场销售都有很多问题。”黄鼎隆现在对此已经习以为常。 那时候,码特已经在机器学习方面做出了一些可以转化应用的成果,但是,研究院的其他部门对此反应平平,只有黄鼎隆表示了兴趣,经过进一步的切磋,两人一拍即合。 (编辑:源码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