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姐和她的格力焦虑症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文/秋源俊二 一、 格力的董小姐,又一次发飙炸了。 这场在外人看来,略带喜剧感觉的闹剧,开始于今年二月份,一直持续到今天。格力电器(000651)进行了长达六个月的停牌,涉及并购重组相关事项。 而在上周五的临时股东大会上,该并购相关事项被否决了。这下让董小姐身上的“格力焦虑症”爆发了。 如果不了解格力这家企业的发展史,还阅读那些新闻人“随意抓取,裁剪式的加工”形成的信息,那么对了解这个案子,毫无益处。 二、 对于格力这家企业,我大概在高中阶段,就有一定了解。
回过头来梳理一下,董小姐大致就是那种和你硬怼、刚正不阿、不怂逼的人,原则性很强,有时候一言不合就开喷、开撕。 董小姐心性如此,因此自己辛苦筹划了大半年,连TM个掌声都没有,不发飙才怪。 三、 去年阳历年年末,爆发了万科股权争夺战。万科遭受这么一桩事件,与其股权结构过度分散的内部条件息息相关。 格力电器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其基本面也是类似:
这样的的公司,看到了万科这样的先例,不被见缝插针的“野蛮人”顶上,那就奇怪了。 要是像王石那样,不得安享晚年,不可以幸福的给田小姐做红烧肉,那将是怎样一种人生悲喜剧呢?董小姐的发飙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就在于此。 四、 前面的分析,只是董小姐个人的因素。下面谈一下格力这家企业遭遇的“焦虑症”。 很多朋友应该听过格力地产(600185)吧,这家公司和格力电器(000651)其实没什么关系。最早呢,格力电器做起来了后,珠海国资委接着以“格力”的名号,做了一堆与格力无关的业务,如黑白小家电、格力地产、格力物业(2009年新设立成立的)等等。 说白了,假借各种名义,利用格力品牌进行多元化;若是普通企业也就无所谓,关键格力电器是以“专业造空调”闻名的好不好?所以这些业务和自己的经营理念完全违背,这格力电器能忍?格力电器心想:搁狗狗忍了,搁我我忍不了。 于是在2003年之际,珠海国资委和格力电器当时的老总朱江洪产生多次纷争。随着事情愈演愈烈,到了2005、2006年之际,战争爆发到了高潮。 (本段内容,部分信息参考了知乎王哲的回答) 先来看看当年格力电器的股权结构图: (数据截至2003年) 格力电器不听话是吧,珠海国资委的某些官员,心想老子也不是吃素的。对于不听话的格力电器,直接开卖,卖给外资得了——美国一家名为开利空调(Carrier)的企业。 卖完了,除了有钱,对于格力的牌子,珠海国资委想怎么用就怎么用,再也没人跟你逼逼没完。可是之后呢?格力这个品牌,肯定会被雪藏。珠海国资委想继续利用格力品牌,那做梦去吧。 珠海国资委企业经营短视可见一斑。地方官员任期一到,人就走了。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例如深圳健力宝、株洲太子奶、乐百氏纯净水、小护士等等,这些类似的悲剧不断上演着。 五、 最后这个事情的解决,还真有一些天意。 在我国证券市场早期,股票分为国有非流通股和普通流通股。“股权分置改革”讨论开始于2003、2004年(当年郎咸平,非常喜欢说这个事,也借此成为媒体经济学家),而相关改革方案的实施,则在2006年——国有股以一定转股比例转换为普通股流通。 天不遂这帮国资官员的愿望啊,格力电器意外的被留下来了。 董小姐当年,和当时的掌门人朱江洪,一起度过了这段流金岁月。 六、 因此,格力的焦虑症,一直盘旋于董小姐的脑海里。 万科就是先例,公司治理层面,有一定缺陷,所以结果就摆在那里,大众对于万科王石的评价,也急转而下,由褒到贬。行业第一的位置,也在今年,被恒大超越了。公司内部人心惶惶,支离破碎,“离破产真的只差一个月”。 因此,格力电器,二月份就开始停牌,为的就是防止类似的事情发生。 上面谈到了格力历史层面的焦虑症,但是在公司经营上,格力也面临着增长天花板的问题。 很简单,当一个公司在行业取得了寡头垄断地位时,公司占有率很难进一步提升,每上升百分之一,投入的资本耗费,是早期的好多倍。这时候,就会出现投资收益非常低的情况。因此寻求其他增长点,也就成为了重中之重。 格力电器在2015年,进入世界五百强后,也是类似的。这家企业必须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所以格力造手机这样的事情,很容易就出现了。 但是,手机行业,早就不是蓝海,而是红海、血海。而格力电器并购珠海银隆,这是家新能源电动车企业,特斯拉是看得见的例子,由于是前途光明的朝阳产业,因此并购也就合情合理了。 所以,当并购这个案子被否,从企业历史角度、自身发展角度,董小姐的发飙,可以认为是歇斯底里的。 七、 这一次股东大会并购案,主要涉及两个事情:
(编辑:源码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