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源码网 (https://www.900php.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 人物访谈 > 专访 > 正文

知乎周源:现在内容付费,如同2003年的淘宝

发布时间:2017-12-24 03:02:02 所属栏目:专访 来源:网易科技
导读:副标题#e# 科技日新月异,商业守正出奇。今天,“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自然规律仍亘古不变,而长成一家科技独角兽公司所需的时间已大大缩减。在新思维、新技术的催化作用下,人工智能、基因科学、出行、知识社区等领域纷纷长出了一个个科技与商业水乳交融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知乎周源:现在内容付费,如同 2003 年的淘宝

科技日新月异,商业守正出奇。今天,“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自然规律仍亘古不变,而长成一家科技独角兽公司所需的时间已大大缩减。在新思维、新技术的催化作用下,人工智能、基因科学、出行、知识社区等领域纷纷长出了一个个科技与商业水乳交融的“小巨人”,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思维与行动。

在第四届网易未来科技峰会前夕,我们推出十大科技“新独角兽”系列访谈,这些最近两年迅速晋升为 10 亿美元估值的明星创业公司有着怎样的商业特质和时代烙印?这个系列报道将带来他们的故事。“新独角兽”系列访谈的第二期,推出知乎创始人兼CEO周源。

观点拾贝:

1.别急,跟着用户需求走,不要本末倒置。

2.那些能够被沉淀下来、反复使用的信息和数据是最有价值的。

3.原来互联网上,用户不等同于用户,用户等同于流量。但如果用户仅等同于流量时,其实找不到更合适的方式去跟用户进行连接。

4.当下大家谈论内容付费,有点像 2003 年谈论淘宝的场景,但这是趋势。

5.知识不仅是有价格的,还可以有溢价的。

文/网易科技 王先

2016 年 10 月的一天,生病咳嗽中的周源接到了今日资本创始合伙人徐新打来的电话,问他人在哪里。两个人都在出差中,一个在上海,一个在香港。

徐新说尽快找个时间见面聊聊(融资的事情),我飞回上海去找你。周源说自己还什么准备都没有——既没做PPT,也没带其他材料,只能大概介绍下,“但是我有一说一,都是实话实说”。徐新说没关系,我们已经做完研究了。

见面地点在徐新上海家中的书房。除了给周源准备了川贝枇杷膏和专门炖的梨汤,徐新还拿出厚厚的一份材料,每份材料都备了很多问题。她先听周源讲,不时插进一句“我们这边还有一个调研报告,看来这个数据跟你说的是匹配的”。徐新全程做了笔记,逐条记录,据说把准备的每个问题都问了一遍。

两个多月后,知乎获D轮 1 亿美元融资的消息不胫而走,并迅速占据了各大科技媒体重要版面。本次领投方为今日资本,此外腾讯、搜狗、赛富、启明、创新工场等原董事股东也全部跟投。徐新在消息公开当天特意在知乎上发了一篇为什么要投知乎的文章,她写道:“当他还在考虑用哪家财务顾问帮忙融资的时候,我已经把term sheet塞到他手里了。”

D轮融资完成后知乎的估值超过 10 亿美金,跻身独角兽公司行列。

节奏:从社区到平台

从 2010 年底正式诞生,到成为独角兽,知乎用了七年时间,不算快,也不算慢,当年国内与其模式相似的产品已纷纷关闭或寂寂无闻。知乎在最初几年也没少受外界质疑。只是当时很少有人预料到,这样一个最初看似小众的知识社区,有一天成长为这样一个平台:整体激活用户 8400 万,DAU2200 万,月PV140 亿,总问题量 1700 万,回答条数 6300 万。

“当你做一款产品,或者一个决定的时候,其实并不是以别人是否质疑你来作为核心驱动力。”与三年前相比,这次采访过程中,周源的应答显得从容了许多。

他认为,如果回头复盘知乎过去踩对的点,无非有这么几处:

首先产品一定是围绕真实的需求出发,然后要想尽一切办法让这个需求的解决效率得到很高的提升,让成本下降,这样才能带来规模化。知乎在最初搭建平台时,不希望整个结构被外界因素影响太多,希望可以自己内封一些定义、把握节奏。比如去真实定义问题,什么样的问题是值得沉淀下来的,什么样的回答容易得到别人赞同,什么样的内容有可能危害社区。

其次“先别急”,跟着用户的需求走,而不要本末倒置。到了一定时期,觉得可以做开放的时候,还是比较坚决。 2013 年年初知乎进行开放,团队内部给自己提了一个问题:到底要做小众网站还是大众产品。“这个问题出来以后,答案就出现了,我们当然还是要做后者。因为从知识的传播、产生、沉淀,所有这些过程里面,它应该是要服务大部分人,才会有更大的价值,才可能会有更大的演化。”

周源认为知乎第三个关键时间结点是在 2016 年年初,很多用户产生了新需求/场景,比如进一步的付费咨询。但是这些场景当时的知乎还无法支持。同时知乎团队发现,还有几个重要的用户需求都在发生很大的变化:比如知乎周刊,用户和作者中间的链条是断裂的;组织机构其实也会和真实个体一样有互动的需求。为了支持这些新场景,知乎Live、知乎书店等产品应运而生。

“从之前梳理来看,算是知乎在过去发展过程中几个比较重要的节点,我们现在正在往平台化的路上前进。”周源对网易科技说。

产品:哪些数据是有价值的?

大数据对于一家互联网公司的重要性愈发被反复强调。无论快手还是知乎,都在强调自己是一家大数据公司。

周源认为从知乎目前整体来看,可以认为它是一个巨大的信息库。“不仅仅是简单的问题和回答,它里面所有的权重、所有由此产生的用户、知识兴趣图谱,以及从中再产生出的新的结构化信息——比如话题,一本书,一个知乎Live,再通过这些关系推荐给合适的人。这些无处不在,都是要靠数据驱动。”

但是很难讲这些数据中,未来哪些价值会更高。“其实现在你很难找到一个特别单一变量的东西。我们现在进入了一个媒介升级时代,它一定是多变量驱动的。这些数据,这些关系链条,每天在产生的同时,又是沉淀的,又形成了新的网络一部分。如果长期来看,我认为那些能够被沉淀下来、反复使用的信息和数据,应该是最有价值的。”

知乎离一家理想中的知识大数据公司有多远?周源似乎更愿意从社区的角度谈知乎,而不是时下时髦的大数据。

商业化:知乎往何处挣钱?

内容付费成了 2017 年国内创投圈谈论的核心关键词之一。喜马拉雅、得到、知乎Live、分答等等,躬逢胜饯。

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不久前曾提出一个观点,大致意思是说,平台公司最大的问题,一是有流量不一定就能做知识付费这个生意;二是有产品能销售就可以把这个事情闭环也不对。

把这个观点抛给周源,周源的看法是:整个互联网的形态一直在发生很大变化。原来用户不等同于用户,用户仅等同于流量。当用户等同于流量的时候,其实找不到更合适的方式去跟用户进行连接。

但知乎某种意义上来说,从第一天开始,它本身就是用户,甚至都不是搜索。当用户想知道什么东西的时候,是要提一个问题的,提完问题以后,会有更多跟他有类似问题的人,都会来关注这个问题,产生的新的连接,再有新的答案进来的时候,会很高效的分发给所有关注这个问题的人。

(编辑:源码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